时评:“上山造城” 听起来很美
延安“上山造城” 网络配图 面对用地限制,很多沿海城市和山地城市都积极向水面或山体拓展,为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以拥有百年填海造地历史的香港为例,其许多繁华地区都是依托填海造出的土地而建设的,不少重要建筑都坐落在填海区。 而重庆、兰州、宜昌、十堰等丘陵山地城市,则主要通过削山造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规模庞大的“上山造城”计划,其中陕西省延安市的新区建设项目格外引人关注。按照项目计划,新城区包含北、东、西3大片区,控制面积达78.5平方公里,未来可用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左右,预期承载人口40万左右,相当于再造一个延安城。 尽管在延安官方口中,“上山造城”的理由很充分:一是现有城区“饱和”,二是革命旧址需要保护。但是,其新城建设规模之大、投入资金之巨(以一期工程预算35亿元推测,全部工程预算将高达千亿元),即使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不要说延安这样的西部地级城市了。 人们在为现代版“愚公移山”的壮观场面惊叹的同时,担心这座新城会不会重蹈国内很多其他城市的覆辙,变成“债城”甚至“鬼城”,更担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是否会给黄土高原带来环境生态、居住安全等重大隐患。 公众的担忧在今夏得到了应验。自7月初到8月,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部分区域出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窑洞垮塌。这让已经推进一年的新城建设开始遭受地基下沉、排水困难以及由停工导致的资金难题等诸多考验。延安新区管委会官员表示,暴雨造成的地基自然下沉,对夯实地基反而有一定的好处。然而,相关地质建筑方面的专家表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松软,经雨水冲刷后,极易造成新城地基下沉、塌陷,给新城未来的地基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暴雨导致的停工状况,也让新城建设的成本不断增加。据悉,每天停工的损失超过50万元,这让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139.26亿元的延安在筹措造城资金上显得更加力不从心。不少建筑开发商反映已经不能正常拿到工程的垫付款。 至此,延安新城建设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困局。地质学意义上的山可以被削平,但技术风险、生态风险和建设成本这三座大山却是延安无法绕开的。斥资千亿“上山造城”,听起来很美,市长保证新城不变“鬼城”也很有气魄,但政策的制定不能靠几个官员拍拍脑袋就决定。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精卫填海”,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论证,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及经济承载能力,生态账、经济账、民生账,一笔都不能放松。一意孤行破坏生态环境、透支民生未来,即便能够扩大城市规模、拉升GDP数据,也未必不是一笔赔本买卖。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