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正反样本-长兴与鄂尔多斯
摘要: 黄宁海的人生之路始于中国农村。他出生于北方贫困省份陕西的一户种粮农民家庭。他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但经济发展的大潮吸引他离开了土地,来到城市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他最初是在临近家乡的延安市打工,四年前他来到了 ...
黄宁海的人生之路始于中国农村。他出生于北方贫困省份陕西的一户种粮农民家庭。他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但经济发展的大潮吸引他离开了土地,来到城市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他最初是在临近家乡的延安市打工,四年前他来到了鄂尔多斯,这是一座位于内蒙古的新兴城市。
今年36岁的黄宁海已决定返回自己当初离开的那个小村庄。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然放缓,鄂尔多斯遭遇了像迪拜那样严重的泡沫破灭,在中国的这个角落,城市化的伟大进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考虑到中国每年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多达1000万人,鄂尔多斯无疑具有警示意义。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市数百座高层建筑被荒置,大量工人选择离开,这番荒凉的景象揭示出中国在向城市化跃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危险。 但形势并不都是如此令人沮丧。中国城市地区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长兴县位于鄂尔多斯以南约2000公里处,隶属于中国东部的浙江省。该地居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一直过着果树采摘、养蚕纺丝以及捕鱼的农业生活。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全球电池产业的中心,而且该县中学培养出了一批中国最具聪慧的学生。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通常都是大手笔。但在长兴这个位于浙江省太湖之畔的县城,一个更加集约化的城镇从农田当中矗立了起来。该城的面积仅为鄂尔多斯的2%,但人口则达到了鄂尔多斯的二分之一,由此实现了远高于后者的城镇人口密度。 长兴是面积更小、更加集中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一个成功样本,与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蔓延铺开的发展方案形成了鲜明对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表示:“只有通过防止城市毫无限制地扩张,我们才能给中小型城镇留出生存空间。” 姚洋指出:“人口的聚集是一个自然过程。内陆地区某些规模较小的城市确实不具备发展的基础。”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