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联袂呼吁保护红楼,留住“曾经的沈阳”
摘要: 老红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图片由网友提供) 二四、工人村、三台子等地的红色砖混大楼,在二十年前的沈阳城林立,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绝大多数红楼都已经拆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耸立的商业楼宇和 ...
![]() “老红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图片由网友提供) 二四、工人村、三台子等地的红色砖混大楼,在二十年前的沈阳城林立,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绝大多数红楼都已经拆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耸立的商业楼宇和现代化住宅。然而儿时围绕红楼发生的那些故事和吟唱的歌谣却久久不曾湮灭,沈阳晚报官方微博日前发布了部分“幸存”的红楼老图片,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回应。 “儿时的你,也曾在二四、工人村、三台子出没吗?还会有当时的记忆吗?如果有,写下来@沈阳晚报吧,或许会找到当时的发小儿哦。”本报官方微博日前发起“寻找二四,忆儿时时光”活动。大家纷纷上传图片,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小时候与这些苏式红楼的记忆,感叹这些房子的记忆或许将随着拆迁远去。 博友@刘铸宽跟帖发布了一张红楼图片,并注明说:大东区和睦北二路26号,此楼建于1955年,苏式建筑。一楼的墙上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 博友“小勾”更是感慨万千:我小时候,曾经在二四黎明厂大墙根儿的花园逮蜻蜓,捉迷藏,和小伙伴爬到灯光球场幕布后看露天电影,现在对电影的记忆还都是“反”的。那时候每到春秋天,呼吸的都是植物的气息,而现在都是汽车尾气。过去小伙伴都玩勒皮狗(注:一种游戏,用树叶茎秆互相拉扯,断者算输)。一片片小小的树叶,就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快乐。 博友@鸣峰说:我家也在这种工厂大院,拐把楼是1955年建的,原来是军队宿舍,很怀念那段时光,一起弹玻璃球,一起放鞭,一起打架,一起踢球,现在楼还在。那时候户户都特熟,出门都可以不关门。过节的时候家家热热闹闹,春节放鞭一个赛一个。那才叫过年! 博友@吴桐说:现在三台子依旧有这些老楼。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属前沈飞五号浴池旁边的108栋了。那个时候做饭还得在走廊里做,而且那个楼梯也很苏式。每到下班、放学的点,楼道里都是家长的督促声和孩子的嬉闹声。当时的邻里关系特别和谐,而现在对门几乎不认识。 博友@逢一帅说:以前的红楼一般都是黎明、中捷、沈阳机床等沈城大工厂过去的宿舍楼,楼宇建设一般采用包围结构,经常是数十栋、上百栋楼宇连在一起,邻里之间几乎都是同事,关系十分融洽。但是经年久远,现在保温较差,共用厨房、厕所也十分不便。 博友@老三12785203说: 曾经的二四地区啊,我在这里长大,我爱这里!希望这里能得到保护,未来像工人村一样成为一个让人们回忆过去的地方! 在三个多小时的微博交流中,众多博友形成了共识:随着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许多红楼都因为要为城市发展让路,而渐渐消失了。这种楼虽然没有什么居住的价值,但还是能让我们记住那些青葱的岁月,让后人记得还有过这样一个“曾经的沈阳”。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保留几栋比较有特色的红楼,修建艺术博物馆,给后人留存那如歌岁月的美好回忆。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