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摘要: 图为: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记者刘娜 通讯员何淼 香港中环卫城道7号,一幢红墙白顶的古典建筑坐落在高楼大厦之间。楼前广场上矗立着孙中山铜像,意气风发的青年孙中山手持书卷、阔步前行。 ...
![]() 记者刘娜 通讯员何淼
香港中环卫城道7号,一幢红墙白顶的古典建筑坐落在高楼大厦之间。楼前广场上矗立着孙中山铜像,意气风发的青年孙中山手持书卷、阔步前行。
这里是香港孙中山纪念馆,1日上午,记者跟随鄂港澳台青年学生“辛亥革命足迹体验团”来到这里,学生们拿出相机,排队与“中山先生”合影留念。
纪念馆陈列着一件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品:孙中山1909年流亡美国时向英国政府申请入港的亲笔信,他用英文写道,“我视香港为第二个家。”
香港素来被看作孙中山思想发源地和辛亥革命策源地,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孙中山纪念馆。1997年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就把筹建孙中山纪念馆列入重要议程,并在孙中山当年主要活动的地区物色合适建馆地点。
纪念馆的前身是1914年落成的“甘棠第”,香港富商何东之二弟何甘棠的宅邸。香港特区政府以5300万港元向教会购入此宅,并耗资9100万港元修葺,改建为孙中山纪念馆。经过几年筹划和酝酿,纪念馆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之际(2006年)对公众开放。
纪念馆安排了两个常设展览,分别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和“孙中山时期的香港”。展览全面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与革命业绩,展厅内不仅展示了孙中山的书信、墨宝、照片、衣物及日用品,还通过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物,展现了香港在孙中山革命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纪念馆内多数展品系借展,展出时间半年至数年不等,但也使得这座4层楼高、总面积2560平方米的纪念馆能展示更多文物,且“常换常新”。
时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馆推出新的展览“理想的追寻,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与广州”,展出约100件文物,介绍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历史,以及他及其追随者为广州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制度和民生等方面带来的转变。
纪念馆专为少年儿童开辟了教育和活动区,独具匠心。
位于一楼的2号视像室,循环播放着介绍孙中山的卡通影片,通过两个可爱卡通人物的对话引导孩子追寻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二楼的互动学习室摆放了10余台电脑,参观者可通过12个游戏学习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知识。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哪里打响?”“下面哪套服装是民国时期的?”华师一附中高二学生、体验团团员杨芸兴致勃勃地在电脑上答题,每答对一道就有“礼花”绽放,让她十分开心。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