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登高望远
若干年后,我们登高望远,2010年是值得我们记忆的一年。先是老城区的凯宾斯基惊艳亮相,以228米问鼎贵州第一高;紧接着是位于金阳的中天会展城,高201米的201中心以其独一无二形态横空出世。
在当今的建筑领域,200米常常被视为是超高建筑的分水岭。两座超200米高层建筑先后聚集于2010年,注定这将是贵阳城市建设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年份。凭借凯宾斯基和中天201,贵阳也继重庆之后,成为中国西部城市中,第二个拥有两座超200米建筑的城市俱乐部会员。
如果把搜索限制条件放宽松一些,关于2010年的贵阳建筑,还有着超乎想象的热闹:花果园改造项目双子塔260米,百货大楼重建项目……这些在建或规划中的项目都相继爆出了绝对高度。
于是,我们看到,贵阳像是一座快速发育的城市,不但越来越美,也越来越高……
⊙核心提示
摩天的高楼是否可作城市现代化一个标志的争论,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企业家还是学者,都无法给出一个足以令对方信服的论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形成的一个共识:一座城市的第一高楼,是代表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同样对于贵阳,各个时期的第一高楼,以它的绝对高度见证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高楼的变迁见证城市建设力量的日益庞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楼不仅意味着城市的形象和名片,更是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邮电大楼40米孤独求败
在大多数老贵阳人的记忆里,绕不开的一个高楼记忆是上世纪60年代的邮电大楼。这栋只有40米高的大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孤独地守着贵阳的建筑天际线。但现在,这个第一已经变成了228米的凯宾斯基。弹指一瞬间,贵阳第一高已经翻了5倍还要多。
贵阳这张高楼的名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频繁地刷新和更替。即便特别细心观察的老贵阳人,恐怕也很难说清楚贵阳高楼从60米跨入100米、从100米跃进200米之间不停生长的具体细节。
10年跨越高楼拔地而起
如果列举贵阳在2000年以前所有超过100米的建筑,可谓轻而易举。1989年建成的107米的贵州饭店,以及1999年完成的时代广场名仕楼,并以146米的高度跻身贵阳第一。
然而进入2000年之后,再想算算贵阳超过100米的建筑,这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根据高楼迷论坛的统计数据,短短10年间,这样的超高建筑已达50座。
在众多100米以上级别的建筑中,2007年完成的贵阳喜来登贵航酒店,以159.2米的高度,率先实现贵阳高楼对150米的突破。但这个纪录仅仅保持了不到3年,凯宾斯基大酒店的228米和中天201中心大厦,毫无争议地完成贵阳第一高楼交接棒,并最终使得贵阳高层建筑突破200米大关。
新贵频出追赶者虎视第一高
这个刷新速度之快,以至于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从各处冒出各式各样的高楼。而更多司空见惯了贵阳大发展的市民,则是心平气和地认为:“贵阳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呀!”
与上世纪诞生的第一高楼相比,“新贵”第一高凯宾斯基不再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它身后有一大群虎视眈眈的追赶者,准备随时完成超越。即便是凯宾斯基开发负责人,也不得不认为:“凯宾斯基的高度绝不会是永远第一,因此更注重大楼本身的先进设施和它的内涵”。
2010年出炉的很多高楼规划效果图,一个比一个让人激动。于是,当我们即将走过2010年时,心中不禁要问:228米的凯宾斯基到底还能领跑多远?
专家坦言贵阳高楼实用性强
有意思的是,2010年对于中国其他城市而言,在超高建筑上同样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年份。就在今年,武汉市公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摩天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设计高度606米,号称全球第三高楼。计划刚出炉,立即引起所有人的目光,毁誉参半。
“贵阳老城区四面环山的特殊地理条件,制约着城市向外拓展。”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工程师张弈龙认为,这个制约因素迫使贵阳主城区的房子寻求向高空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贵阳修建超高建筑,多了一份务实和适用的态度。
就在今年12月,金阳新区总投资181亿元开工20个项目,所包括的7个总部大楼、7家星级酒店、6个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图公布。从中惟一可以预见的,是贵阳在今后的几年中,100米或者200米以上的超高楼的成群崛起,将不再像今天这样构成新闻热点事件。
速描篇
⊙声音高楼,向上的力量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让城市产生集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座城市,出现高楼大厦与土地供给及社会经济总量有关。土地资源的不可移动性造成土地资源的稀缺,是产生高楼大厦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特殊地标形象,在地域营销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对吸引资本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有一座耸入云间的高楼自然引人注目,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策略之一。
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高楼建设有利于节约城市的土地资源,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物流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从这方面来考量,都市大厦的高度代表贵阳经济繁荣水平,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事实上,超高建筑带给城市的并不仅是经济上的意义,有建筑大师这样评价到:“摩天大楼具有一种魔力,它能牵动大众的想象、情绪和记忆,促使摩天大楼出现的原因其实是自尊心,是社会向世界寻求科技形象的定位。”
而人们在最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楼里工作,通常会觉得更有成就感;一些公司在豪华的摩天大楼里设立办公区,也成为实力的象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客户。在某个角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修建摩天大楼是这座城市不断挑战极限的一种勇气表现。
但就高楼修建的开发商或者投资者而言,它有着投资大、风险高、回收周期长等诸多难以预料风险。投资者投资高楼大厦至少表明他对这个城市的信心。高楼大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
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贵阳何以有如此大的潜力和魄力,在短短十年间集中爆发,完成城市高楼化的奇迹。本报记者在对贵阳高楼进行为期一个月扫描时,曾问过多位超高建筑投资者们同样的问题:“为何如此热衷于在贵阳修建超高建筑?”
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地相似:看好贵阳大发展的契机,看好贵阳未来在西南片区枢纽的重要地位,投资者们对于贵阳有一股无比坚定的信心。
因此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倾听高楼生长的声音,从中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不断向上的力量。
⊙数字“摩天指数”贵阳全国排名13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热心网友精心制作的这份榜单上,贵阳以建筑数量52栋、160.47的“摩天指数”分,紧靠澳门特区之后排名第十三位。在西部城市中仅低于重庆,远超成都的32座。
2010年,同样是让所有关注贵阳高楼的市民们足以无比自豪的一年。228米高的凯宾斯基刷新贵州纪录,随后又有金阳会展城201中心大厦封顶。一下将贵阳超200米建筑的纪录从零改写为两座。随着规划中的高层建筑项目出炉,接下来的几年里,留给大家的是无限的期待。贵阳的高层建筑,就这样走进贵阳摩天纪元。
“就是这两栋建筑,让贵阳的超高建筑与周围城市相比,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网友“榜样的力量”至今难掩内心的兴奋。在中国西部地区十多个主要城市中,同时拥有两座以上超200米建筑的城市榜单上,还只有重庆。正是在2010年,贵阳成为继重庆之后,第二个加入两座超200米建筑城市俱乐部。
⊙名词解释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skyscraper)这个本来从19世纪末在美国诞生的事物,又称为超高层大楼。它的起初为仅是指二十层左右的建筑,但发展到现在,通常指超过四十层或五十层的高楼大厦。美国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大楼,我国的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属于超高层建筑。
国内一家专门探讨各地高楼建设的“高楼迷”论坛,甚至列出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对国内主要城市超过100米的建筑进行“摩天指数”排名。最终,香港、上海和广州分列前三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