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太阳城”山东德州,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历时近10年在今年正式建成了首个人类未来绿色生活模板——中国太阳谷。
整个“中国太阳谷”在办公建筑、居住社区、道路交通、企业生产、公用设施、能源使用等领域实现了 “微排化”。 例如太阳谷内重要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整体节能效率高达88%,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整个太阳谷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雨水利用率超过90%,污水综合回收利用率在7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超80%,整体节能超过80%。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无论从产业规模、工业体系、未来科技上已成为全球典范。据统计,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经占到世界90%,热利用产业占到78%,总的占6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生产国和使用国。2009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热利用面积已达1.45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仅皇明一家企业每年推广量达300万平方米,累计为国家节约折合标准煤4600多万吨,相当于十个中型煤矿的年产量,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近4000多万吨。
相比其他制造业,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的工业体系与商业环境上也世界领先。以皇明为例,该公司率先建成了全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自动生产线,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技术检测中心,皇明标准是国际标准高7倍还要多,在技术上,全面掌控太阳能的核心技术,拥有太阳能采暖制冷、建筑节能、光电照明,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太阳谷内每年500多项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2009年11月,因中国太阳谷全球低碳科技的领先,国际太阳能学会正式将国际太阳能技术科学院落户中国太阳谷,这意味着我国已成为全球低碳科技的“引力磁场”。
事实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利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已得到了全球认可。在坎昆会议期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奠基人、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也给以了高度的评价,“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将在低碳环保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产生显著成效。”
尽管目前的“太阳谷”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模板与示范效应。目前中国太阳谷吸引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际政要及专家的关注与认可。
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表示,中国太阳谷,通过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科技,以及整合全球顶尖的节能科技,已经构建了集民用、商用、工业、农业为一体的太阳能利用样板工程,使得整个“城市”在建筑、社区、交通、公用设施、能源使用等领域实现了微排化,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改进,实现微排城乡一体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与能源两大世界性难题,当前的关键已不在于以国别利益划分的政治家之间的讨价还价,而是积极的自主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