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树八大标志性工程中的六项设计方案新鲜“出炉”,玉树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大步向前推进。11月19日,省玉树灾后重建重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充分论证,对进一步深化优化各设计方案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方向性意见建议。副省长、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马顺清,副省长、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第一副指挥长张建民,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主持研讨会。
通过模型展示、幻灯及动画演示,中国著名建筑大师领衔的设计团队,分别介绍了玉树州博物馆(牦牛广场)、康巴艺术中心(图书馆)、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格萨尔广场、玉树地震遗址博物馆、玉树州行政中心六大重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介绍了玉树灾后重建基本情况和规划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马国馨、何镜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自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景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愷、庄惟敏、周恺,中科建总建筑师崔彤等国内顶级建筑规划专家,玉树地区民俗文化专家,省内相关部门、玉树藏族自治州相关负责人参加研讨会,察看、研讨、评议了各方案。
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玉树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的协助下,9月19日我省启动了玉树州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以“高水平规划、高品位设计、高层次建设”为主导思想,邀请著名建筑大师率领的国内一流设计机构担纲六大标志性项目设计重任,确定了设计工作具体推进时间步骤。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设计单位介绍,纷纷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极为宝贵、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宋春华在研讨会总结中提出了六大项目设计方案方向性修改意见建议,要求设计机构争分夺秒抢抓时间,在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中,必须服从结古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继续深入调研,坚持尊重民俗文化、尊重民族宗教、尊重玉树山水的设计理念,把项目建设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在建筑形式上更多挖掘玉树康巴藏族文化内涵。
马顺清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国建筑学会、各位大师和各设计机构表示感谢。他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大师们率领的设计团队高效工作,拿出了丰硕的精品,确实非常不容易。这些项目设计高起点、高水准、高品质,独具匠心,大气磅礴、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震撼。新玉树的设计理念总体上要将“时代特征、民族文化、地域风貌”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六大重点工程都在结古镇最核心、最显眼的位置,是新玉树建设的压轴之作、点睛之笔,必须谨慎对待。设计团队要更多地深入到玉树实地调研考察,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深入完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风格从整体上一定要凸显民族特色、地域风格,把康巴风情、藏式传统建筑特点渗透到项目设计的“骨子”里,注意把握和体现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高原文化、雪域文化,让设计出来的项目为玉树人民喜欢、热爱、欣赏。相信借助大师们的高端智慧,借助对玉树标志性项目的高水平谋划,通过全体参与玉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单位和参战单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目标。
张建民指出,省委、省政府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科学重建、开放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的原则,全面完成了今年的灾后重建任务。规划是龙头,政策是保障,在玉树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中,要真正做到把尊重群众意愿与引导群众树立先进理念统一起来,把体现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把当前与长远发展衔接起来,使灾后重建"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留遗憾",规划设计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关键年,根据安排今冬明春要全部完成重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保证明年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落地建设。六项重点工程方案设计是重建的重中之重,设计机构在深化优化项目设计中,一定要严格把握投资规模和建筑标准,体现民族元素,为建设美丽的新玉树描绘高质量的蓝图。
据悉,12月中旬,玉树州博物馆等六大标志性项目设计方案第二轮论证将在西宁举行。玉树八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中的另外两项--湿地公园和文成公主博物馆,我省也已提请中国建筑学会协调一流的设计单位设计。 (作者:张利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