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生态优势撑起避暑经济
摘要: 本报贵阳4月7日电 (记者汪志球)近日,记者从2008(北京)贵阳经贸洽谈暨旅游推荐会上获悉:2007年,贵阳接待国内外游客2337万人次,约是贵阳人口的7倍,总收入120亿元,增长41.9%,创历 ...
本报贵阳4月7日电 (记者汪志球)近日,记者从2008(北京)贵阳经贸洽谈暨旅游推荐会上获悉:2007年,贵阳接待国内外游客2337万人次,约是贵阳人口的7倍,总收入120亿元,增长41.9%,创历史新高,拉动三产增加值增长16.7%,增幅首次超过一、二产业。 据贵阳市旅游局统计,2007年1月至8月的旅游总收入近85亿元,其中6月至8月夏季避暑旅游总收入达4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贵阳市直接、间接旅游从业人员已近15万人。目前,针对避暑旅游,贵阳已提出“避暑旅游经济”、“避暑人居产业”、“避暑经济圈”等理念,目标是把贵阳打造成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留驻力的国际性避暑旅游名城。 良好的生态,源于贵阳市多年的努力。贵阳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公开招标,吸引了7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建成第一和第二环城林带,总面积145万余亩,成为贵阳城的“绿肺”;投入22亿元整治南明河,“请出”、关停、整改污染企业400余家;投巨资将水泥厂等10多家污染大户搬出市区,关掉一批高污染小企业,严令全市企业限期改造,全部实现烟尘达标排放,取缔2万多个街头燃煤炉灶,改用清洁燃料。 “生态也是一种资本,贵阳宜人的山水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舒适的人居环境,将促进贵阳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贵阳市市长袁周说。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