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山东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山东迎来殊荣 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户孔孟之乡

2013-9-5 09:1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66| 评论: 0

摘要: 备受瞩目的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地点选定济宁市,并正式立项。这是记者今天从山东省发改委得到的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已向山东省发来《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 按照规 ...
备受瞩目的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地点选定济宁市,并正式立项。这是记者今天从山东省发改委得到的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已向山东省发来《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

按照规划,中华文化标志城主建范围是曲阜和邹城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之间的九龙山区,建设方向是把两城连接起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01年,6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发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标志城项目一经提出,便广受关注,反响强烈。此后历时七年,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多家机构参与论证考察,并最终认为在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址科学定位合理”。

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葛剑雄说:“济宁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圣城。九龙山区自然环境、人文和基础设施等均具有良好匹配价值,为标志城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是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最早发起人之一。他认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呵护、延续、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具有中华优秀文化标本价值,彰显中华文化精神与灵魂,体现中华民族国风国格,属于全球华人的精神圣地和精神家园。

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标志城的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专门听取汇报,并多次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李建国提出,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一项国家宏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选在我省实施是一件大事、盛事,是山东的殊荣。一定要把建设标志城作为兴起山东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一个重大机遇,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要使标志城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参与讨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提高山东在海内外知名度的过程,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山东文化软实力的过程。

据悉,目前标志城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标志城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均得到有效保护,选址地九龙山区的山体保护和绿化初见成效。

酝酿已久、备受瞩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日前正式落户济宁。

69位院士积极倡议倾心支持

据权威人士介绍,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创意,最早来自“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其思想源于江泽民同志对台关系的“八项主张”。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八项主张”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在此思想的启发和指导下,国家倡导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于1998年开始实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撰文认为,“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首先表现在中华民族认同共有的文化标志”,“研究和推广中华文化的各种标志物,无疑能使中华文化标志物在感召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感情方面发挥深刻持久的作用”。

2001年,为表达对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倾心支持和全力推动,6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发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倡议书说:20世纪末,眼见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遭到破坏、民族凝聚力减弱的严峻现实,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形成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并能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广泛认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展示基地意义重大,可以此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和繁荣,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而载入史册。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文化工程,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愿为发起人,支持和参与在孔孟之乡建设中华民族的世纪性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以此来告慰我们的先祖和昭示我们的来者。

正如院士们所料所愿,标志城项目一经提出,便广受关注,反响强烈。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专家学者调研论证,各界人士献计献策。港澳、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外华人也给于热情赞誉和支持。一批海外同胞联名提交了《积极支持和参与建设标志城意见书》,呼吁炎黄子嗣为建设标志城同心协力。台湾青少年在曲阜发表《告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书》,表示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标志城建设。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来信表示要为标志城献计出力。

落户济宁“选址科学定位合理”

自2001年起,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多家机构参与论证考察,认为在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址科学定位合理”。

权威人士解释说:“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世界文化地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影响。选址地在济宁市的九龙山,是因为九龙山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纪念地,是感召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专家们论证认为,济宁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稠密、最领先、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地区。在这方文化沃土上,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家学说和多元文化三次辉煌发展期,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华采无边的才子文化、流韵无声的匠圣文化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厚德载物的思想精髓。

有专家说,如果把济宁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和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就可以组成一部简明的中国文化史。在济宁建设标志城,将会把这一切聚拢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华人寻根问祖的中心、认识中国的窗口、研究中国的“书库”,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会在这里找到对应心灵的热点,体验到中华民族血缘凝聚的激动,世人将会把这里作为东方文化的精神家园。标志城主体工程坐落的九龙山,具备中国极为少见的的文化区位组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复旦大学“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葛剑雄,从建设“中国文化副都”的独特角度,论证了选址济宁的缘由。

葛剑雄认为,孔孟圣地位于我国东部的中间,离北京不远,交通便利,除现有高速公路与铁路线外,拟建的京沪高铁已预留站点。济宁、曲阜、邹城的城市设施已有一定基础,人口规模、素质和教育程度可提供中等人力资源。九龙山、运河、南四湖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水资源,拟作为标志城的核心区空地充足。特别是地处孔子、孟子故里,是中国的历史名胜和文化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可不必征调文物或文献实物,具备集中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功能。在此建设标志城———中国的文化副都,将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枢纽,形成东连泰山、山东滨海,西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的文化旅游地带,并辐射全国到边疆地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