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广东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珠三角房地产:广州“亚健康” 深圳“高烧难退”

2013-9-4 20:0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03| 评论: 0

摘要: 如果说2005年珠三角房地产在积蓄力量的话,那么2006年其房价的表现则是“叱咤风云”。广州,原来曾是“健康”的楼市代表,现已加入“亚健康”的城市行列;深圳今年以来房价“高烧难退”,成为涨价领跑者之一。   ...
如果说2005年珠三角房地产在积蓄力量的话,那么2006年其房价的表现则是“叱咤风云”。广州,原来曾是“健康”的楼市代表,现已加入“亚健康”的城市行列;深圳今年以来房价“高烧难退”,成为涨价领跑者之一。

  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等待了漫长的一年后,还是不得不忍痛买房。周围许多人的楼市故事,让人们相信,不买房估计房价还要涨,于是产生了跟风追涨行为,被称为“羊群效应”。

  房价从年头到年尾的变化实在太大。2006年12月上旬,广州市民李民先生再也忍不住了,终于付了1万元订金,准备购买“华景新城”的一套房子。从打算买房起,他已经观察了1年,而他看中的楼盘已经从年初每平方米6000元涨到每平方米8000元。

  加息、限制外资炒房、廉租住房即将大规模推出……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遏制住房价快涨的势头。促使李先生痛下决心出手购房的,正是楼市压抑不住的涨势。

  2006年1月,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的均价为每平方米5564元;到了11月,这个数字变为每平方米6633元。11个月的时间,广州房价均价每平方米攀升了1069元,涨幅达19.2%。2006年的广州房价,尽管中间曾有两次回落,但是总体而言,涨势难挡。

  在深圳,楼市的走势似乎陷入了悖论:一方面,深圳紧跟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国六条”实施细则、住房建设规划等地方政策法规,其贯彻宏观调控的积极性无可怀疑;另一方面,深圳的房价却在猛涨,“高烧难退”。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深圳房价同比上涨约30%。

  横向比较,2006年深圳楼市的涨势也很惊人。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深圳的涨幅为10.2%;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7%,深圳以14.4%的涨幅高居榜首;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深圳的涨幅为12.3%,再次领涨全国。

  2006年,深圳、广州成为引领珠三角房地产进入快车道的“双引擎”。

  在如何看待房价高涨的问题上,专家们意见颇有分歧。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说,深圳房价上涨迅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供求关系紧张。目前新增商品房市场的需求有65%来自新增人口,而存量市场中来自新增人口的需求占到90%。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珠三角房价的高企,更多的是由于投资客炒房和开发商囤地、捂盘造成的。

  低价建房、出招捂盘、高价卖房,面对开发商的暴利,珠三角部分市民开始“抗议”。去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在网上发布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掀起了“不买房行动”的浪潮。随后,广州网民“陈家洛”发表博客文章,号召市民不买房,目标是让广州房价恢复到2005年年初的水平,平均每平方米比目前少1000元。

  在这场地方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博弈中,目前看来消费者是无奈的输家。因为在众多讨论、抗议声中,房价依然执著地上涨。

  10月中旬,深圳市公布了2004年后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04年以来,深圳共批准房地产用地435宗,现已开发完成及部分开发完成的用地只有92宗。

  目前,深圳市政府每年新推出的房地产用地在1平方公里左右,而据业内人士估计,开发商囤积在手中尚未开发面积为7平方公里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珠三角一些城市出现了政府“储地”难敌地产商“囤地”的现象。

  专家认为,要真正遏制房价飞涨,必须下狠手,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而仅仅出台政策是不够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