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摘要: 项目位置:贵阳市中心区 项目性质:城市设计 用地面积:108.1公顷 编制时间:2004.11-2004.12 编制单位: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案为竞标项目,共有六家设计单位参与,经过 ...
项目位置:贵阳市中心区 项目性质:城市设计 用地面积:108.1公顷 编制时间:2004.11-2004.12 编制单位: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案为竞标项目,共有六家设计单位参与,经过专家评审,我公司方案以“设计思想清晰,规划理念新颖,商务中心区定位准确,经济分析科学,对地块提出的开发模式可操作性强。”而最终胜出。 基本设计理念 拉动城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贵阳市商务中主区经济发动机的功能 尊重历史的文化理念——明确发展定位、深刻挖掘城市内涵 复合配置的功能理念——有机组织功能格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 系统网络的结构理念——多层次地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与景观体系 核心理念 活力CBD,文化CBD,生态CBD 总体布局 结合中心区现状,保持中心区方格状基本路网结构及其轴向发展布局模式,延续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突出本地的地域特色。 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并突出设置标志性建筑,形成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塑造完美的城市形象。 建设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强调地铁与公交设施的建设,营造便捷的交通环境。 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强调商务区内应有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并通过绿化带的连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 注重广场、水池、绿地、雕塑、小品和斜坡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综合协调,实现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和谐共存。 规划结构 规划用地呈“一带两轴四片区”结构。 “一带”——南明河景观带 “两轴”——贯城河历史文化轴和中华路建筑景观轴 “四片区”——娱乐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南部综合商务中心、北部商务中心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结构:“五横三纵”的方格网道路格局,形成规划中华路为生活性景观大道,富水路、公园路、延安路、山西路、都司路为主要交通干道。 绿地开放景观系统规划 “一带两轴”的绿化景观系统。“一带”是南明河休闲景观带;“两轴”是指贯城河文化轴线和中华建筑景观轴线。 土地利用规划特点 紧凑和明确:商务空间分布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集聚效应,同时还需与城市建成区发展形态相协调,形成明确的格局。 结合交通设施建设:中心区在采取方格网道路组织交通时,一个区域性的商务区发展与控制范围就得到相对确定。在方格网城市道路的发展环境中,轴向交通的组织形式十分有利,所以本案CBD功能设施采取带状布局。 开发强度分析 高层建筑沿主要道路交叉口、广场节点周围,或沿城市轴向道路两侧呈集聚点状或带状分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区位、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以适应旺盛的社会需求。也顺应了“高层建筑的分布与城市地价分极状况相吻合,并与土地利用区位价值和房地产投入与产出比价效应密切相关”的商务中心区形态发展规律。 中华路道路与景观改造:将富水路、公园路拓宽成为25米的四车道,结合城市支路打通微循环的措施,以及配合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疏解中华路交通压力。从而将中华路由六车道降级为四车道,控制原道路红线不变,调整道路中心线,增加道路平曲线的节点,一方面局部加大了人行道的宽度,另一方面道路线型曲率的增加,从而实现商业街道交通减速的要求。 人行道路面的局部加大,为行人开辟了新的休闲驻足的场所,配合相应的街道家具,“人看人”真正作为一项社会功能构成了街头生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在这里,行人将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或者站着、或者坐着,在品尝饮料、餐点的同时,也在品味着人生的乐趣。相比较那些在被机动交通蚕食的步行道路上匆匆而过的人群,人本主义精神体现得更为具体。在人行道较为狭窄的部分,将临街建筑底层进行局部的架空改造,利用这些灰空间为行人提供人性化的休闲交往空间。 贯城河名品街与文化景观长廊:基于目前技术条件,本案规划挖掘贯城河历史内涵,在其原址之上修建贯城河文化景观长廊。主题景点、名品专卖店、社会停车场有机交融。成为贵阳展示城市文化品位,继承历史传统,增加CBD的吸引力的重要元素。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