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即将开幕(图)
7月7日下午,“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和“务本——陈履生笔墨特展”先后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所创作。其中,“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展出陈履生拍摄的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建筑题材的摄影作品近百幅,由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明圆艺术中心共同主办,该展此前曾先后在北京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先后展出。“务本——陈履生笔墨特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和上海明圆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展出的则是陈履生创作的绘画作品近80幅,其中大部分是最近的作品。
陈履生的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别的美感,正是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以及绘画方面的造诣。他将绘画美学中的一般原理,包括构思构图的基本规律,融会贯通于摄影的画面之中,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摄影记录的意义。而多年在美术馆、博物馆工作的经历,使得他从最初看到国家博物馆巨大建筑空间的时候开始,就对国家博物馆的建筑以及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他在《我与摄影》一文中写道,“……新的建筑空间给我带来了新的视觉震撼以及独特美感,有了这一感情基础,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追踪那些与结构和光影相关的景象。每当阳光在不同时段与建筑发生关系或者进入到建筑空间中的时候,光影改变了建筑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物理属性而带来了新的视觉趣味。光和影与建筑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关联性,晨辉和夕照随时改变建筑的物理空间,使工程图和效果图上机械性的感觉成为一种鲜活的灵动。光影赋予建筑以生命,从此,固态的建筑再也不是一成不变。之于我,正好像我居处的竹子、梅花、水仙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在召唤我去表现它,如同郑板桥‘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树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就是如此。”所以,他的“光影造化”给人们打开了从艺术的角度认识博物馆建筑的视窗。 此次陈履生两个不同艺术类别的展览同时在上海开幕,不仅仅是了解、认识和欣赏陈履生艺术的一次机会,同时对于了解、认识不同艺术之间的关联以及艺术家在不同艺术领域内的不同表现,也是一个难得的机缘,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附:陈履生 江苏扬中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作品曾入选当代水墨新人奖,并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或参加国内外的综合性大展。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论著50余种,主要有《神画主神研究》、《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 (责任编辑:水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