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林克明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图)
越秀北路394号——建筑大师林克明故居,为广州唯一一栋保留较完好的早期现代建筑,但至今仍未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有学者担心该故居会在新一轮城区发展当中被“误伤”。越秀区文广新局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故居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拟在今年下半年对其进行公布挂牌。有关人士亦透露,故居不会涉及任何的拆迁问题。
防空洞内可容纳20人 此前,在笔者关于广州早期现代建筑全景式扫描报道当中,有学者提到,广州曾经有6处早期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但时至今日,6处建筑不是被全拆就是改建得面目全非,目前仅剩下越秀北路394号的林克明故居仍能保留原样。令人担忧的是,林克明故居至今仍不是文物保护建筑,而且又刚好位于东濠涌旁边,随着新一轮的城区建设发展,“如果林克明故居拆了,有学生问‘现代建筑是怎样’?我们将无言以对。” 日前,笔者在越秀区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高旭红的陪同下前往探访。越秀北路394号为平顶设计,共两层,朝南是一个半圆形露台,朝北则斜对着东濠涌高架桥。建筑的墙面是米黄色的意大利批荡。据了解,该建筑目前属于市里的公房,一直有住人。高旭红称,根据有关资料和图纸记载,该建筑于1935年建成,内有地下防空洞,是广州第一所有防空洞的私人住宅,防空洞的墙体厚达40-50厘米,钢筋混凝土顶层厚1米,双层门,室内可容纳20人,当年还有花园和围墙,属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故居或被“活化”利用 关于越秀北路394号的保护问题,高旭红表示,在今年的2月23日,越秀区文广新局就组织专家现场调查,“专家们认为,越秀北路394号建筑是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在建筑形式与功能方面较有特色,而且是由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早期代表作品,建议作为文物建筑保护。” 高旭红透露,越秀区文广新局已经将越秀北路394号列入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并拟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公布挂牌。据越秀区建设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林克明故居在东濠涌二期改造的红线范围之外,根本不会涉及任何拆迁的问题。” 笔者问到,有专家建议将林克明故居“活化”利用,政府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考虑?高旭红表示,只要不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就可以,如目前该建筑用来居住,也是对该建筑居住性质的延续。 解放后林克明将394号让出给国家 高旭红经查阅资料向笔者介绍,1935年后至抗战开始,林克明晚上在越秀北路394号居住,白天到下九路他所在的建筑事务所上班。抗战时期,394号被日军占据。抗战胜利后,林克明收回394号。林克明在抗战后还设计了越秀北路398号和400号两栋平房建筑。 广州解放后,林克明把394号让出给解放军,自己住在400号平房。上世纪70年代,林克明改建400号,一直住到1999年去世。林克明去世后,398号、400号被征收。而394号保留至今,因道路扩建围墙被拆,花园不存,但建筑本体保留完好。 林克明 (1900年-1999年),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为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立下汗马功劳。1932年创办了南方高等学校第一个建筑系襄勤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1933年成立林克明建筑设计事务所。1945年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由他设计或负责主持的工程主要有:原中山图书馆(现改名为中山文献馆)、广州中山纪念堂(任工程顾问)、广州市政府合署(现市政府办公大楼,该方案获方案竞赛第一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牌楼、广州老体育馆、襄勤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教学楼、广东科技馆、羊城宾馆(现东方宾馆旧楼)等建筑。 (责任编辑:水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