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外国建筑师“支撑”北京引争议

2007-2-2 14: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0| 评论: 0

摘要: 在北京中轴线北面,中国新建的一座国家体育场建筑在尘土飞扬中逐渐显露出骨架。   这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不要说在中国,就是世界上也没有类似的建筑。   这一阳刚建筑设计的灵感据说来自于中国传 ...
在北京中轴线北面,中国新建的一座国家体育场建筑在尘土飞扬中逐渐显露出骨架。


  这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不要说在中国,就是世界上也没有类似的建筑。


  这一阳刚建筑设计的灵感据说来自于中国传统的菱花隔断和冰花纹瓷器。


  但是,任何人见了这个建筑,都会认为它是一个巨大的“鸟巢”。


  这种建筑灵感来自于亚洲,但建筑设计师却是西方人。


  中国新建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是由来自瑞士的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目前,正有一批人数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在为中国的首都勾画蓝图。


  外国建筑师


  但是,由外国人来重塑北京的过程并非会让每个人感到满意。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一些新建筑不仅让部分中国建筑界人士痛心疾首,而且还使中国领导层被牵涉其中,造成震动。


  离开奥林匹克工地,在北京紫禁城附近,一个令人瞩目的奇异建筑已平地而起,这就是新建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伫立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在设计时,安德鲁想象的建筑也许是一个金光闪闪的蛋壳,外面还有一个小护城河。但是,由于北京城灰尘太大,这个蛋壳难得有闪光的机会。


  作为强烈反对安德鲁设计方案的建筑学专家之一,加拿大籍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彭培根认为,这个建筑对北京来说并不适合。


  彭培根教授说:“简直摆错了地方,与整体完全不协调。这个建筑与附近的城市风格完全不融合。”


  他甚至认为,这个设计破坏毁乱了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文脉,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与附近的胡同、传统的四合院和附近的居民“脱节”。


  北京是一个极具亲合力的地方。就象很多中国城市一样,即使是一些建筑上的私人空间也属于共用的范围。而那些是属于共用的,那些是属于私人的,这一界线与西方大相径庭。


  另一名建筑师表示,这点是外国人不太了解的。


  但是,不管是私人空间还是共用空间,早期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是糟糕的。


  “死板设计”


  那都是些国营单位搞的铁板一块的死板设计,毫无创新意识。这使北京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值得一提。


  调整自身思路、向西方建筑思想看齐的过程并非易事,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建筑就是这样。


  这座新大楼的建筑师是荷兰人库哈斯。库哈斯表示,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是排在美国五角大楼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建筑群。


  这家公司将新大楼设计成一个“楞”形立方体。其中两个摩天大厦以六度的角度倾斜;一根悬梁然后在高空将两座摩天大厦连接起来。


  这看起来就象是将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四座摩天大厦堆放连接在一起一样。


  这种建筑设计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它所带来的辩论不得不引起中国领导层的深思。


  中国总理温家宝曾发表讲话说,中国新的一些大型建筑方案是看中造型而非实质,而国外的奢华之风可能对中国社会的和谐造成损害。


  曾经有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和国家大剧院建设都曾短暂停工。


  后来,这些建筑又都上马了,但作出了一些修改。可是,今后要再委托外国建筑师设计一些建筑方案的话,大概不会那么容易了。


  库哈斯设计方案的项目设计和施工总负责人奥雷·舍人相信,现在是让中国建筑师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了。


  他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师正在承担更多的知名项目,他们也设计出更多的著名建筑。”


  中国味


  美国加州大縒柏克莱分校毕业的中国建筑师朱锫热切希望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展身手。


  但是,他的设计作品更具中国味。


  朱锫说,“我觉得自己有种使命感。”


  他说:“我想把西方设计的那种精细带入中国的建筑设计当中。”


  他表示,“在中国推将城市化的过程中,新一代建筑师将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来。我想,我们最终会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师。”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速,各个城市的建筑风景线也参差有别。


  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正加快步伐奋起直追,他们已经掌握了修建伟大建筑的手段。但是,没有外国建筑师的影响,这种成长过程是不可想象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