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是一种文化消费
我坐在黑土地嫩江河畔, 望着滔滔的江水,心理想着装饰。在人的生活长河中,有很多消费种类,《装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在整个生活消费的大河中,〈装修〉就象这个大河中的一粒沙子或一个小石子,那么不足到,那么的微小。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有一次这样的消费,也有的连一次都没有。所以在市场的份额中,人们对他的重视是很轻微的,他不是日常的生活消费,它只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转眼疾失的一个流星,很少有回头客,有,也是太少了。 所以这个市场又是一个危险的市场,又是一个掏金的市场。找到了客户恨恨的敲上一笔,找不到客户就烂死鱼塘。 人们在平常的生活里也不去研究它,到了用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用中国人的话〈差不多就行了〉,没人去重视它,没人去理会它,他的生存价值有多少?提一个明星,大家都知道,可提到一个装饰企业有几个人知道?更不用说一个设计师。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现用现交”〉用赵本山的话就是“忽悠”。客户到了有装修消费的时候就到装饰市场找装饰公司“忽悠”装饰公司也“忽悠”客户,因为俩人都知道“我们是一锤子买卖”不必留后手,杀个人仰马翻。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加之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又很低,没有一个客户不想占便宜的,逼的装饰公司开出天价,任你砍价,我留个底线,做买卖谁想赔钱呢? 外传〈装修〉很赚钱,跟着其他人蜂涌而至,一碗饭十个人抢着吃,只有一个人能吃饱,其他的人都饿着,我饿着不可以,我得不到,我就搅和,降价。拼价格,一个比一个低,客户沾粘自喜,材料商看热闹,你们拼吧,我的材料不降价,老黄牛在偷偷的笑,突然有一天,一个装饰公司欠了一个材料商一大笔钱在地球上蒸发了,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正常。工人也知道在装饰行业不养老,来了就打快拳,反正有政府撑腰,干完活就要钱,管他干好干坏,加之,老百姓不懂,装饰公司管理又混乱,大家玩吧,别让装饰行业好,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越乱越好,不乱?象二流子,小混混到那吃饭啊,都成了要饭的混饭,谁也别比谁高,谁也别踩谁。 可恨的市场,可恨装饰,别在挤了,象公交车,在挤都成照片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