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广钢地块变新城应注意什么
广钢这个广州工业的“巨无霸”,搬迁已延续好多年,多少标志着广州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地块的规划性质也在不断修改,去年4月广钢地块规划调整就进行了公示,当时定位是“岭南V谷”,把工业用地改为商业金融区,并包含高新科技创意产业园的内容。广钢地块作为白鹅潭规划方案内容,地块改造后的建设量约400万平方米,规模可媲美亚运城,是广州市区内仅剩的大型江边地皮。
广钢新城效果图 不久前,白鹅潭规划调整了,紧接着广钢地块规划也调整了。日前,6.4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的广钢新城(三村一厂)获市规划委全票通过,市长寄望广钢新城能成为“打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典范”。这可能与最近金陵台等的乱拆有关,但作为“三旧改造”项目,都存在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协调和平衡问题。 广钢地块由旧厂、旧村改造为新城,究竟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城市定位定性是否科学合理。一是从原来“商务金融区”改为“高标准配套建设高尚住宅区”,似与白鹅潭规划调整有关。原来的“白鹅潭商务中心”或“白鹅潭CBD”以及“广佛之心”改为“都会区西部枢纽”。这样,白鹅潭地区的商务、金融等功能淡化了,自然广钢地块要由“商务金融区”转化为“高尚住宅区”了。二是要先行保护31处疑似文物。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体现文化传承,这无疑是新型城市化要重视的。广钢作为曾经的广州工业“老大”,改造后将新城与工业文化遗产协调起来,功在千秋。只是这可能比推倒要复杂得多,要在具体改造方案中体现出来。打造一条将近3公里的中央绿轴——广钢公园,串联起16处工业遗迹,并设立工业博物馆,设想美好,如何从图纸到地面,再到如何管理和推广皆非易事。三是作为疏散都会区中心区人口的载体之一,居住是广钢新城的主功能。如何融入整个“花地生态城”,如何建设20.7万人的居住空间,将决定此地块开发的成败。 其次开发时序是否能将效益与人性化结合得好。一是建设资金的盘活。光广钢转型也就是遗留问题的解决就需一大笔资金,这大概只能靠卖地来筹集。那么,最现实的,就是通过招拍挂让开发商来完成新城的基础设施。但地铁、有轨电车等大型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而这又决定了土地价值的提升。二是广钢新城是旧厂、旧村同时改造,拆迁仍是问题。最近杨箕村的“钉子户”和解使拆迁的效率和补偿的合理性再受关注,“三村”改造可能比“一厂”改造更难。但这决定了开发能否顺利进行。三是土壤监测修复的进展是整个开发启动的关键。既然是“高尚住宅区”,土壤修复必然更受关注。 再次是与周边区域的衔接是否得当。一是有6条轨道交通横穿广钢,分别包括3条地铁和3条有轨电车,从而形成地铁、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三级公交网络体系。但2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特别要注意与区外交通的衔接,尤其是过江系统。桥梁、隧道仍是与荔湾北部、海珠西部以及番禺西部联系的主要方式,而水上交通也可以考虑。二是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因规划调整比原来大大增加。医院、学校、文化娱乐、商业配套、体育休闲等可能不仅要满足新城需要,还将服务于周边地区。三是与周边区域的功能协调。这分别涉及广船地块的利用、广州医药港的对接等。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