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城市管理急需改变“洁癖思维”

2013-8-30 14: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 评论: 0

简介:延安城管跳脚执法,湖南临武瓜农之死,哈尔滨城管围殴记者这一连串的涉城管丑闻把城管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种对城管的指责早已经司空见惯,城管也很委屈。在指责城管暴力执法的同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什么造 ...

延安城管跳脚执法,湖南临武瓜农之死,哈尔滨城管围殴记者……这一连串的涉城管丑闻把城管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种对城管的指责早已经司空见惯,城管也很委屈。在指责城管暴力执法的同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什么造成了城管与小贩之间水火不容的现状?

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是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创造”,国外没有。西方国家也有城市管理和城市执法的相应政府行为,但是都没有一个叫“城管”的综合执法队伍。我国城管执法的创造还远不成熟,直到目前,中国的城管还没搞清楚自己要管什么,怎么管。

城管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城市执法的多头管理、执法混乱的现象,而且其中不乏管理者对城市建设的洁癖。随着城管制度被普遍接受,城管执法无据,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等短板日益显露,暴力执法不过是这些缺陷的最显著表现而已。当暴力执法成为公众认可的城管标签以后,小贩对城管的敌意也就与日俱增,城管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暴力执法的囚徒困境。

城管和小贩的上述困境在权力边界不清晰的背景下已成必然。再加上城市管理者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应付什么卫生城市、文明城城市等各方面的评比和检查,很多不该城管管理的事情也被划到城管执法的权力范围,责权不对称必然造成执法错位。管理者的“管理洁癖”自然会鬼使神差的促使城管过度执法,进一步加强执法暴力。

不管初衷如何,城管执法的实际结果却是把小贩赶出城市。在管理者看来,没有小贩的城市才是卫生、整洁、文明的城市。但是,管理者靠洁癖思维打造的没有小贩的城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了小贩的城市,就没有小贩的生路,尤其是一些城市贫民和失地农民,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计,必然埋下更大的社会隐患。没有了小贩的城市,市民生活必然不方便。在自家的楼下再也买不到一包豆浆或者一把新鲜蔬菜。没有了小贩的城市,市民的生活成本必然升高。以一个西瓜为例,市中心的价钱比市郊高出一倍或者更多,这是每一个城市的常态,也是城市管理洁癖思维下的必然。这种对立使小贩“用冒险换生计”和城管“用暴力维持城市形象”的矛盾不可调和,尤其在社会的相对剥夺感日益增加的今天,城管和小贩的每一次对垒,都进一步加剧官民之间的对抗情绪,这也必然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承受的伤痛。

一些列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冲突告诉我们,简单地驱赶小贩无法实现城市和谐。管理者必须反思,市民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管理,小贩在城市里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地位,怎样保障他们的权利和地位,而不能用简单的洁癖思维来制定城市管理制度。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