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新型农村社区背后的产业坐标

2013-8-30 14:3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9| 评论: 0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已进入加速城镇化时代,地方政府、各大媒体、金融机构等都在探讨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参与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过程 ...

“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已进入加速城镇化时代,地方政府、各大媒体、金融机构等都在探讨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参与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简单将农村社区建设理解为“让农民上楼”的错误思路被中央紧急叫停后,新型农村社区应走向何方?“人的城镇化”应该成为下一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与城市社区对接和并轨的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实现向市民转身的重要场域,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执行过程中“跑偏”,一些农民“被上楼”、“被集中”,新型农村社区一度陷入尴尬。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关注到“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等问题,指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多,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也强调要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不管是决策层的政策指向还是民意倾向,都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加大对人口城镇化的关注,而非一味强调土地城镇化。

“产城融合”激发联动效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居住方式的变化,也必然会带动生产方式的变化。许多地方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将新型社区建设中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后新增的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既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也能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解决农民就地城镇化,完成城镇产业转移,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乡村旅游是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比较直接的形式之一。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离开水泥森林,到乡村农庄里享受自然风、品尝农家菜成为城里人们短途旅行的首选。在山东枣庄山亭区城头镇,“农家乐”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形式,作为一种探索发展模式,他们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62岁的长巷村村民闫文勤是最早入社的成员之一,2010年他拿出自家4.5亩土地中的1.5亩作为股份,成为月亮湾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股东。现在,他除了每年按时领取补偿外,还在景区内打工,管理景区苗木,每月能领到1500元的工资,随着月亮湾农家乐专业旅游合社的赢利,将来还能拿到分红。通过这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土地,城头镇解放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他们建立了3个城镇新型社区,通过政策杠杆吸引像闫文勤这样的社员向城镇社区转移,进入城镇的农民实现了有保障的“华丽转身”。

盘活资源启动内生动力

新型农村社区对农民有无吸引力,在保障农民生活来源的前提下,关键还是要看新型农村社区有形公共服务和无形公共服务的建设。如果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水电设施、活动场所、购物商店,以及垃圾处理和通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村庄要好,孩子上学、看病就医、卫生防疫、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软件服务也优于原来的村庄,那么,农民就会愿意居住在新型农村社区里。

应该看到的是,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软硬件投入存在严重的资金来源问题。城市居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是通过依靠房地产开发,将内部和外部资金输入到公共服务中去。与城市居民社区不同,农村社区由于是集体建设用地,个人宅基地为主,外部人得不到宅基地,因此没有建设资金的聚集机制,缺乏内生动力。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地方政府,如何不依靠土地财政破解这个难题,成为新型农村社区成败的关键。

城头镇通过促进产城互动融合解决了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问题。该镇先后实施了全民创业、老板培育工程,出台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技术创新、厂房租金、品牌认证等方面扶持豆制品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同时,围绕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镇成立土地合作社12家,累计流转土地13984亩,发展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6个,2012年每亩土地比未入社前平均增收2000余元。通过工业、农业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该镇投资2800余万元,先后对6条城镇道路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3100万元,建设了全区第一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同时,对新型社区完善了花园广场、健身器材、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服务设施,社区条件显著改善。

村庄组团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与城头镇不同,北京的旅游休闲重镇八达岭镇做的是减法。八达岭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打破村域界限,综合考虑土地利用、镇域规划、产业布局、群众意愿及社会资源分布等因素,组团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统一进行配套建设,通过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既节省了投入,又增加了利用率。

八达岭镇有整合的天然优势,这个镇70%为山区,30%为平原和丘陵,却又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八达岭镇副镇长闫春旺告诉记者,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古长城、石佛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周边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吸收了全镇70%的劳动力来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民收入基本上实现了脱离农业,这就为整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下了基础。在营城子旧村改造的基础上,将八达岭镇新社区周边的小、散且交通不便的村庄整合组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启动新社区建设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长城风情特点的组团式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所涉及的7个村庄,采取各村自主建设的原则,在由村民自筹部分购房资金的基础上,其他一部分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建设新社区,一部分由有积累的村集体进行适度补贴,同时由政府对社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配套。在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内记者看到,已经建设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两条主要公路宽阔平坦。进入村民家中,室内装修时尚新颖,水、电使用已经与城市社区一样方便快捷。闫镇长介绍说,社区内以后还将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医院和金融商业街等,并实现社区内统一供暖、统一供气,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社区同等的服务。

进入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能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农民变市民后,需求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吃、住、行等各领域对经济都有巨大的拉动。据测算,2003年 2008年,中国平均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的同时,约产生了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但这绝不代表可以把城镇化作为提振经济的工具来看待”,有专家表示,“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要匹配,城镇化如果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会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出现空心化,其结果必然是人去楼空一身债。”新型农村社区也绝不仅是把村庄改造成社区的样子,在里面居住的应该是有业的农民,他们享受的应该是能健康运转的社区服务。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