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苏式园林宅院的现代魅力
从精神层面讲,房子不仅仅是没有感情的建筑,也是充满温馨的家,更是安放心灵的最好场所。让房子有文化、有内涵,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为此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位居苏州的新沧浪公司,或许不是实力最强的,但却是最有特色的,他们的努力,让中式建筑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有心灵的空虚。如何利用苏式园林宅院温文尔雅、天人合一的东方气质,为身处其间的人们提供一个让心灵宁静的环境并且适应现代生活需求,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江苏省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建华道出了他的想法。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对居住者心灵需求的关注,史建华及他所率领的团队自投身房地产行业以来,穷尽20年的时间,一直在新中式住宅的开发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从葑湄草堂、双塔影园,到同里·新江南、常州会所,再到姑苏人家、环翠山庄,新沧浪在中式住宅及建筑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广。 记者从市场研究机构得到的消息是,在中国目前的别墅消费群体中,许多消费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情结,希望自己的住宅具有中式风格特点,“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更容易产生一种精神回归式的怀旧感。”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放则坦言,“新中式建筑不能拘泥于传统,要在现代科技应用上进行创新,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与包装,符号是中国的,内涵要现代。” 找准市场定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式园林宅院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它已然成为一个文化平台,居住者借由这个平台,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更有甚者,从所居住的园林宅院出发,一点点学习和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 对此,史建华认为,“世界建筑之林犹如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在经历了对国外风格的盲目追求与崇拜后,国人的建筑消费观开始回归传统。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消费者,也不再一味要求气派奢华,而开始对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所要求。” 而对于生活在苏州的人们来说,这种对建筑的“中国式”需求则更具体,也更挑剔。在中国众多的建筑风格中,苏式园林宅院以它的精致典雅和丰富文化内涵,更深一步地探访和安抚了居住者的心灵。 正是看到这一点,新沧浪将公司的使命定格在中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上。而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它们在砖瓦檐墙间记载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沧桑,粉墙黛瓦、亭台楼阁等传统江南符号构成了纯古风格的苏州园林别墅。 “一座苏式园林宅院带给居住者的,不仅仅是亭台楼阁的建筑之美,更多的,是这些传统建筑符号中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从园林布局到花石寄意,从山墙脊饰到匾额楹联,苏州园林之妙,在于每一个简单的元素,都蕴藏着中式传统文化的内涵。山、水、林、桥、亭、台、楼、阁各得其妙,景门、景窗、砖雕、泥塑绝无雷同,以‘一处不工,不成苏园’的用心,成就一个古韵盎然的私家桃源。”史建华说。 通过对已入住中式别墅业主的调查分析,新沧浪公司发现,苏式园林宅院给现代人带来的,除了古意盎然的生活情趣,更能带来探究传统文化及改造私家住宅的乐趣。越来越多的业主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宅院的私人美学营造上,而这在一般住宅项目里是很少见到的。 一般来讲,一旦精装修过的住宅,居住者就较少进行修改,在接下来数十年的居住过程中,也不会在建筑上再花费太多的心思。但住在中式宅院里的业主,却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宅院,致力于打造最理想的家园。从院子里的一棵树到一块石头,他们都细心揣摩,这种对建筑的用心,颇有古风。 “这样的改造并不是对原宅院的破坏,而是根据园主对宅院的理解进行再完善。在不断改造的过程中,园主对宅院文化的理解也得到了提升,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宅院的文化内涵。”专家这样认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