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晶:灾后重建应该体现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
简介:灾后重建的人文关怀重在两个层面的落实。第一个层面是,如何使灾民更有尊严地生存。灾后重建的人文关怀不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怀,更不是对灾民的施舍,我觉得应该是通过外界社会的帮助而激发灾民能够自力更生重建家 ...
灾后重建的人文关怀重在两个层面的落实。第一个层面是,如何使灾民更有尊严地生存。灾后重建的人文关怀不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怀,更不是对灾民的施舍,我觉得应该是通过外界社会的帮助而激发灾民能够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这个层面的人文关怀还应该包括精神的慰藉。台湾“9·21”地震后,埔里桃米社区把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建造的纸教堂在社区中进行重建。这个纸教堂在阪神大地震的恢复重建过程中曾经给灾民以极大的精神抚慰,把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重建,对于灾民起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安慰和精神鼓舞作用。我们去台湾考察时,发现当地灾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个空间,使之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关怀的精神与文化场所。 灾后重建人文关怀的另一个层面是发展问题。如何为灾民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在台湾埔里桃米社区,建筑师充分挖掘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在重建规划设计中精心保护并利用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生态旅游价值,为社区规划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即依托生态旅游为灾民提供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能力。 我院有位老师曾经做了一个希望小学的援助设计项目,这个设计把学校和一个背包客的旅店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为到高原山地的旅游者提供了栖居之地,为志愿者提供了支教、公益服务的场所;另一方面,旅店的运营也可以为希望小学提供持续的经营收入,维持学校将来的长久发展。在这里,捐建者和设计者把物质设施的提供与运营模式的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非常有益的尝试。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