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大学建筑与大学文化

2013-8-30 14:2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5| 评论: 0

简介:因为爱大学,所以喜欢大学的建筑 在厦门大学,无时无刻不被这里的建筑吸引,你也不可能回避厦大建筑对你的影响:厦大人会热情对你描述这些建筑的故事,你也不可能不对来厦大参访的朋友介绍这嘉庚风格校园。厦 ...

因为爱大学,所以喜欢大学的建筑

在厦门大学,无时无刻不被这里的建筑吸引,你也不可能回避厦大建筑对你的影响:厦大人会热情对你描述这些建筑的故事,你也不可能不对来厦大参访的朋友介绍这“嘉庚风格”校园。厦大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冠有“中国最美的大学”之美誉,每年网上都有“最美”中国大学之排行榜,厦门大学每次都位居前三,理由是“海塘堤岸,红花绿影,建筑散落海滨之畔,若蓬莱仙境,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

在我去过的国内大学里,其实还有许多美丽的大学,比如:武汉大学居东湖之滨、珞伽山麓,山水相宜,古今相谐;北京大学美在燕园之美,未名湖之秀,建筑之古典朴实;清华大学之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穹顶礼堂,大楼群立,显皇家园林之气派等。这些名校,之所以为最美,其实除了占尽自然名胜、人文荟萃之外,大师云集,群英集汇,更是傲人之秀。另外,这些大学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要么是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要么是中西合璧,要么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

大学有层次类型之分,但大学的建筑并没有随大学地位有高低之分,正像大学精神一样,不管什么样的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她的建筑上。有一些地方大学,虽非顶尖名校,但校园建筑颇具特色,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江南金陵之风韵、中国海洋大学西洋之风格、苏州大学园林之精巧、深圳大学新式建筑群之气派、广西师范大学王城贡院之古典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厦大的建筑风格,厦门大学博士郑宏曾经在“厦门大学建筑文化简论”一文中评价说:“厦门大学的建筑依山面海,中西两种不同风格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融合。西洋式的红砖骑楼,铺着中国宫殿式的绿色琉璃瓦,掩映在凤凰木、大榕树、白桉树和相思林后边的那些古朴的红砖楼,飞檐翘脊,雕梁画栋。每幢楼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群贤、囊萤、映雪、成智、南光、芙蓉等等,轻灵中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和励志内涵。”这些建筑是由校主陈嘉庚先生设计的,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人们称她为“嘉庚风格”或者“穿西装戴斗笠”建筑风格。

大学建筑会对大学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的建筑,是大学外在身份的象征,是大学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积淀。它见证了大学的历史与变迁,也塑造了大学的品位,更传承了大学的精神与理念。大学建筑以及所形成的文化,熏陶着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莘莘学子,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人格修养,承载着教化育人的各种功能。

我2009年去美国考察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布朗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每到一处,对他们的校园建筑都会萌生很多感慨。我到访耶鲁大学,专门到著名的法学院参访,当时正在上课,在教室的走廊上我观察其“教室”的设计,这里多为开放教室、活动教室,学生随意而坐,教师没有固定的讲台,教师随意走动,在学生中心授课,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教室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西方很多大学,不少教室都是这种开放式设计,建筑风格也时刻体现了其办学理念。

大学校园里的雕塑也是一种大学精神的文化体现

这些年,大学校园建设比较注重具有自身特色的雕塑。厦门大学近年来增加和重修了一批纪念馆和雕塑,重修校史馆、鲁迅纪念馆、人类博物馆等,校园里有很多雕塑:群贤楼前校主陈嘉庚先生塑像,数学楼前的数学家陈景润塑像,化学化工楼前的化学家刘树杞、卢嘉锡塑像,经济学院前的王亚南校长塑像,还有鲁迅塑像、校长林文庆塑像和“文庆亭”,纪念陈敬贤的“敬贤亭”等等。这些纪念馆和雕塑,反映大学的发展历史,也彰显曾经为学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纪念杰出校友,无形中凝炼了先师学长们坚韧的奋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辉煌的学术成就。这些,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影响。这些富有纪念意义的雕塑,无声地述说着大学历史上的感人故事。他们奋斗的进取精神,也正是大学精神追求的体现。他们代表着大学的人文气质和大学精神。让身处大学的人时时感觉到大学历史文化的积淀。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

当下,面对大学精神的缺失,社会呼吁着大学精神的回归。然而,许多大学在建筑方面却落入功利性的竞争之中,只注重外在的形象,缺乏大学建筑的内在文化建设,出现大学之间攀比规模、面积,出现建豪华校门、奢华宾馆等乱象。在大学校园里,当与城市建筑媲美的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却忽视甚至摒弃大学建筑文化的内涵,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缺失、大学精神的失落。邬大光教授说得好:“无论是建筑还是大学,体现的都是一种理念。建筑理念要求任何一个好的建筑都应该是艺术和功能的完美结合,而一个好的大学则是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完美结合。”

大学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大学的建筑风格上,大学的建筑就是其大学精神的语言符号,大学建筑文化就是大学精神的升华。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