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滔:做“三为一体”的建筑师才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5+1洲联集团一直是建筑设计行业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企业之一。与人们往常所习惯的艺术风格的明显的建筑事务所不同,在5+1洲联集团的办公区,随处可见的都是身着西装领带、语速飞快的职场打扮,给人留下了高效、精干的第一印象。
洲联集团五合国际总规划师 陶滔 媒体:在企业不断扩张的过程中,5+1洲联集团有没有上市的打算呢? 陶滔:其实五年前就有人为我们提这样的建议,但是我们对上市的认识一直不是很清晰,毕竟设计公司上市的很少,大型工程、承包商的上市可行的。上市本身需要理由,如果设计公司上市无非是两种状况,第一是缺资金,第二是想要转换经营模式。对于第一条,作为设计公司,我们不缺资金,所以我们从上市之中融资来干啥?对于第二条,我个人认为,由设计公司牵头做土地开发,是很难的。因为即使设计公司成功上市,由于经营范围所限,所能够融到的资金总额还是有限的,而设计师要想向开发商转型,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毕竟两者所接受的思维训练是完全不同的。 媒体:对于5+1洲联集团,在这个行业里,有没有领跑者的压力? 陶滔:当然还是会有。我想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经验比较丰富,对新东西比较敏感。比如我们很早就开始提出生态科技的概念,2010年还成立了生态节能中心,是由卢求负责的,这个项目将结合德国DGMB项目一起运行。节能技术要从被动节能发展到主动节能,这还需要政府层面从政策、规范的高度进行引导。我们的感觉是,生态科技,要是想真刀真枪的做项目还是很难的,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众的认识不足。现在的年轻人,80后、90后对这些技术很感兴趣,但购买力还不够坚强;现在真正拥有购买力的群体,对这些技术却不是很了解。在这点上,这个社会是滞后的。比如说,保护绿色生态的一个最基本的方式:垃圾处理,在中国确实一个大麻烦。垃圾经过分类后可以大大提高处理的效率,全国这些城市,比如北京,都曾经做过垃圾分类的推广工作,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现在中国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方面的状态是,领导先知先觉,大众还要教育。这也和中国目前的经济层次相关。中国市场目前还是需要廉价产品。比如说写字楼,如果每平米在10元以上的,肯定不好卖。生态节能的建筑,大家都喜欢,但是很多人不会买,因为觉得不划算。这就是一个困境。 媒体:绿色建筑难道没有廉价的实现方式? 陶滔: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从北欧来。北欧有悠久的环保传统,有很多民间的方法可以达到环保效果。但是在中国“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促进经济的概念,而只要有拉动经济的任务,绿色建筑就必然等同于奢华建筑。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要经过的过程。美国也曾经经过过这个过程。美国之前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社会,后来嬉皮士运动的反对保守、追求解放,给一代人的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再到目前基本平衡的、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形态。中国则还处在一个激烈的状态下。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进入全面的经济“激烈时期”,我想等到中国的经济进入平稳期、中国社会充满更多的安全感时,绿色经济才有真正的土壤。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中国绿色建筑现在的问题是大众的意识上不去。绿色、环保,其实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西方流行的参与性设计、规划的理念也是在60年代后才开始出现的,大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的支撑。房子只要有经济规模、有技术支持都是能改起来的,但是绿色理念的普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为复杂的过程。 再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这个观点。比如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自主技术比较薄弱,没问题,我们可以买。所以制约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因为买来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用。一个再好的技术,只有持续的使用才有意义,如果我们做一个中水小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小区的入住率很低,没人住,也就没污水,没污水,何谈中水?所以还是个观念的问题。我们中国也有不少很好的实现绿色和建筑结合的“土办法”,像是沼气池,在能源节约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你能在别墅的旁边建一个沼气池么?建了人家也不要,嫌土。所以只有当普通人都觉得绿色建筑很必要的时候,中国的绿色建筑才能真正的“绿”起来。 媒体:您觉得现在新的设计师和您当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陶滔:现在的建筑师很有理想,也更有创业精神。社会的改变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多当年闻所未闻的造型得以实现,也给了建筑更综合性、更复杂的功能。当年我老师常常笑言,他们当时都是给设计书然后闷头就开始做,现在则完全不同。一个项目往往要先策划,再演示,还要说设计。这一代的设计师的综合能力都很强。 媒体:您觉得该如何概括5+1洲联集团的企业文化呢? 陶滔: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出来,我们也一直在摸索着前进。我个人认为长期沉淀下来的都是人才,公司也会定期排派出访问学者出国去学习、工作,或是去清华、同济进行工程培训,新人多是通过项目来进行学习。公司对员工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感觉到无比的骄傲,像是我的一个规划师,在武汉读完的本科后,在清华完成了硕士学业,最终获得了东林的博士学位,我真的为他感到非常骄傲。这种对人才不断培养和鼓励的态度,使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5+1洲联集团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公司。和很多设计公司不同的是,公司规定员工一定要穿正装,这是我们的企业风格,也意在培养员工的职业化精神。我们称自己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这些管理理念会在一周的入职教育里重点强调。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到公司来实习,上班第一件事就去买正装,这件事给我的朋友一家造成了很大的震撼。职业化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媒体:过去十年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有什么特点?未来又有什么趋势呢? 陶滔:过去的十年是伟大的十年,满眼都是伟大的建筑,都在争相吸引别人的眼球,很多用大量金钱投入而产生的建筑碑式的建筑。好的建筑师应该是工程师、艺术家、商人“三位一体”的,但目前的情况是,有些建筑师注重艺术设计,有些则偏重工程,5+1洲联力求的就是三位一体,力求实现突破。5+1洲联集团每年都会推出很多产品,请注意,是“产品”,不是“作品”。中国不能人人都做作品,不然整个中国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世博园区了。 未来十年,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可能能够以更平稳的心态进行设计,但是大师产生的土壤还是不足。只有中国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建筑设计的大使土壤才会完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