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江:“狭隘的建筑观”
我要讲的是狭隘的建筑观。我的观点是关于这个主题,产品、作品、品牌,这个题目当然是一个比较前线的一个题目。我觉得要去解释这个问题当然这里面关系或是里面的联系的确相对来说是很想象的。你诠释这个问题的话不能用方式方法来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种意识或是更高层面的。我对当下的理解,我们说冬天也好,什么东西也好,我觉得这个讨论就是说每个人都在谈的东西没有太多的意义,就是这么一个时代,但是我觉得首先你应该有一个比较宏观的一个定位,就是当代中国建筑。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复兴的时代,所谓复兴整个中国建筑界在建筑设计或是创作或是理论方面都是非常低迷或是非常没有力量或是非常萎靡的状态,就从世界各国的设计排名来说是这样的。我觉得现在是复兴的前沿,在100年以前或是更远以前的话中国的建筑还是很好的,还是从各个层面都是非常有力量的。现在我觉得这100年可能是比较暗淡的,我认为当下这个时代是属于建筑文化复兴的一个前期。一会我会讲到这个概念。
第一点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开始聚集的这些微尘,这个复兴是建筑文化的复兴不单单是建筑技术之类的复兴。所谓聚集的微尘这个概念首先是经济开始复苏,中国也开始进入一个世界的角色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认识增强,表明了他对想要的一些文化性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比较盛行的讲坛孔子学院、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这个层面,原来的30年国家倡导的方向是硬道理就是经济就是赚钱,现在要走向和谐了,民众也开始有意识的复苏,是这非常好的状态,开始走向一个很好的归宿,可以真正的静下来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这个我觉得当下的时期开始成熟了,然后就形成一个非常有力量的一块。 第二点复兴前我讲一下当下公司的机会。这点我在下面会具体来讲,我像我上面写的一样,因为担当所以获得,这个担当是担当什么,就是担当复兴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责任。这个可能不是说哪个公司或是哪个个人担当的起,我觉得是一个时代的事。 因为这个主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产品作品,那么我对产品和作品的诠释是上面我写的这些。产品成熟的产品是一个设计企业的基础,也是作品产生的基础,作品是一种机会,跟刚才朱羿友先生讲的是必须接近的。是充满渴望的努力后显现的光芒,它是一种机会是一种激情的突然显现,它的价值实现也带有偶然性。我觉得我们意义上的产品更多的是缺少时间和思考的结果,它更多的是作品,每个设计师拿到项目都是以作品看待的,但是它的成果却是一个产品。 第三点我觉得除了市场原因导致的偏好以外,我们认为有很多是没有品味的观念,这是低于民众的审美的观念,除了这些原因以外,大部分的作品成为产品的原因还是设计师的选择。包括我们工作五年合十年,我们的整体控制力的水准和作为设计师的水准还是很低下的。就算让你自己投资你自己想怎么造就怎么造我相信还是造不出一个作品来。如果这时候你说你需要一个作品就没有意义了。给你百分之百的权力你也做不出作品了。 后面我讲了一个立方体也可以成为一个标志,就是一个立方体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你控制的好,对它的比例,它的材质控制的好它一样可以成为一个作品,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或是混凝土研究好了它也是一个作品。这就是控制力只有控制力才可以产生作品。这是我对产品和作品之间关系的诠释。 第三个我就讲一下品牌。可能在座的都是设计公司的总建筑师,未必是管理者。我觉得我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我认为品牌有自己的理解。品牌绝对不能是广告加上作品,现在很多的设计公司,包括一些有品牌的设计公司,一个是有明显的一个典型的作品,还有一些比如是有广告,像五合这样的,这两个加起来一定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行为上的意识?因为大部分设计翁四的老总都是技术出身的,这是一个现状,对感觉或是对整个系统化的理念都是非常缺乏的。它就会很行而上,从设计的角度,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我怎么运营这个公司。这个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你怎么样都可以,但是一旦成为一定的规模,你成为一个大型的企业以后这种观念可能会滞后这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品牌绝对不是广告加作品,虽然这两者在里面的份额很重。品牌的归属是一种气质,这我觉得是最有感触的,你所有追求的方式,方式归结一点就是你传达给别人你的气质,你在报纸上登一个广告,那么我们很多的企业都会在上面放作品,在我看来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奇怪的一种做法。放作品你的目的是什么,而且你的作品风格都不一样,因为我觉得你做广告的目的是传达一个企业信息,传达企业的气质,就是让人家知道这个公司是什么样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企业广告和宣传的目的也是传达这种气质。如果你更多的把自己的一些当下完成的作品,而且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不断往上放的话人家更多的是看你的作品,这个作品出来作为一些参考而不是说这个作品是谁做的,这就是目的和方向性不一样。 刚才讲了品牌的营造归属是在气质上,就是你要明确的传达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或是整体的形象。这里面我觉得刚才我说了,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完成品牌,我登广告也好,我做企业文化建设也好还是做制度的整理也好,一切一切的动作都是定下来一个很明确的感觉,就像我们对,现在一个商业的包装就很成熟,商业公司包装章子怡或是什么样的人,包装这个刘德华包装成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气质的定位,不是很小事都可以做或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气质好了符合这种气质的传输这种气质的动作就要去做。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表达明确的一种感觉,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品牌宣传过程当中确定的一个气质重要的一环。说到这个气质培养的话我设立了四个点,一个是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有非常好的价值观,也就是企业的价值取向。这点很多的企业都在讲,但是我觉得只是把它作为公司必需的贴在墙上的东西,但执行过程当中并不代表执行。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老板和你高层的管理者你想要什么,你把公司做成什么样的,你做公司的指导方向是什么样的,比如心里新锐的事务所是一个方向。还有是综合体的就是做一个中国的什么SOM,我看到有这样的一个标题,这也是价值曲线。没有说哪个价值取向不对,但是你一定要很清晰。第二个观点我觉得就是一个基础势力,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四点如果构成一个人的话指导哲学就是你从小接受的这些哲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势力就是你的骨架,你的高度你的胖瘦,第三点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确实很重要,大部分公司都是缺少这些东西或是这个企业文化甚至是不良的。企业文化最终点我觉得我们做企业文化,我今天就不讲方式,其中有很多的方式来做。但是它最重要的是最终在团体的个体中反应出来的态度。企业文化的评价标准就是在团队的个体中反应他的态度,他对这个公司和他对这个团体和他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有了这样的评价标准的话你对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有一些选择。我觉得方向和意识是需要明确的,需要确认的,这才是第一步要做的。 品牌建设最后一点,我讲是一个营销。前面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基础的东西,通过我们现在通过广告、作品和载体推广我们公司的气质和品牌,这个品牌被大家认同,他的气质被大家感知,拿到市场上就是这个品牌的目的。我认为它是一个载体,它的目的还是推广企业的气质。我简单再讲一下我认为刚才讲的这个气质从这个气质往下讲。这个副标题就是方向表,就是我们应该走向哪里或是在这个冬天的情况下如何做一些应对。当然我现在解释这些东西更多的还是意识的感官上,我觉得刚才我讲到的品牌和气质是企业而言,接下来是个人而言的。方式只能解决事情,而我们大部分的设计师学的都是方式,当然你可以从书上或是电视里面都可以学到方式,但是首先一点就是观念的革新,你方式怎么做都不会改变。我觉得主要的是意识形态的更新,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也明确的建筑观,才可以从形式当中独立出来,如果你对建筑没有自己的建筑观价值观的话你永远的这样拷贝下去,有的时候你拷贝的好一点成熟一点,有的时候你有一点点小的灵感小小的创意仅此而已。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建筑观或是建筑的价值观确实重要。今天时间有限我就点到为止。因为企业就是培养员工和你企业的建筑观,每个人有自己的建筑观,你领导有建筑观的话你的企业就很清晰,它的竞争力就是无敌的。这时候如果你一枝独秀冲出去的话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营销效益都是无可估量的。一会我会讲到的有哪些方式可以突破。 我们继续往下讲,下面我还讲到一个补充,我讲这两点,一个是文学一个是变化。变化的补充我们是对中国的认识,在座的都是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文学作为建筑艺术的一个补充呢,这里面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当前缺乏的当下中国文化的缺失本质还是在座的也好,还是民众也好还是建筑师也好对本土的文化观的话或是本土文化的认知的缺乏,本身你没有,可能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国家的倡导或是一种氛围已经让你缺少了这一部分的素养。
时间有限,我觉得有本土的才有世界的。接下来讲一下电影,电影是一个受众的感动。接下来看一下我们公司的一个片断。这是我们年会做的一个剪辑表达我们公司这几年的一个发展历程,做好这个东西我们发现建筑师做这个电影其实有很多的方法和方式能够表达这些感觉的。这是其中的一段,我们有半个小时做的这个判断。这是我们年会上的,不是宣传片,这是给所有的员工看的,回顾我们的历程,我们进投资了几十万在电影厂借的道具拍了一个跟建筑没有关系的一个电影,我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观对人生的理解。年底我们会在网上公布出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上去看一下。我下面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时间原因就不讲了,如果再研讨会的时候有机会再跟大家讲。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