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缔造“春景秋色”的美丽城市

2013-8-30 14:1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5| 评论: 0

简介:经过多年努力,上海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绿化格局初步形成。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陆月星在介绍上 ...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绿化格局初步形成。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陆月星在介绍上海“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情况时透露,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约3.4万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22%,林地资源面积约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58%,湿地约32万公顷。“春景秋色”生态景观逐步显现。

造绿、创绿已见成效

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海未来将形成中心城以“环、楔、廊、园、林”为主体,中心城周边地区以市域绿环、生态间隔带为锚固,市域范围以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和自然湿地为基底的“环形放射状”的基本生态网络空间体系框架。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森林覆盖率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42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有率维持在30%以上。

同时,进一步推进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大型居住区绿地建设,启动郊环绿带等结构性绿地建设,基本完成外环生态专项工程,建成迪士尼核心区绿地、顾村公园二期、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七宝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

整个“十二五”期间,上海规划新建绿地5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500公顷,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新建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林地1万公顷。同时,推进50座老公园改造,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服务能级。优化行道树品种结构,“十二五”期间创建命名林荫道100条、改进提升100条、新建储备100条。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保持公园绿地递增。每年确保新建500公顷公共绿地。相继建成世博公园、辰山植物园、徐汇滨江绿地、炮台湾湿地公园、顾村公园(一期)等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内环线内基本实现出门500米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优化绿化廊道。开展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线、轨道线等沿线绿化建设,优化植物配置,逐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色通道。全市行道树总量达92.57万株,创建了73条林荫大道。

城市生态网络初成规模

近年来上海已有6万亩沿海防护林,成为了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在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和主要水源地周边,建成的15万亩护堤护岸林和水源涵养林,为提高全市人民饮水质量提供了保障。

湿地发展方面,拓展湿地保护网络。上海在长江口湿地保护的重点、敏感和脆弱区域分别建立了2处国际重要湿地、4个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个禁猎区,对于不适宜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敏感区域,建立了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开展生态修复。上海是国内最早提出湿地修复与保护理念并开展生态修复实践的城市。此后,成功完成了西郊淀山湖湿地修复工程、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和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东滩湿地公园建设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疫源疫病监测等专项调查。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被依法查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