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建筑方针60年 贵在坚持 意在传承

2013-8-30 14:2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 评论: 0

简介:适用、经济、美观我国的建筑方针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并明确,至今已走过60年一甲子。历史上的转瞬,演绎出中国建筑行业最富革命和颠覆性的发展阶段。 不论是政府界、设计界人士还是传媒界的观察者,长期历练积 ...

“适用、经济、美观”——我国的建筑方针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并明确,至今已走过60年一甲子。历史上的转瞬,演绎出中国建筑行业最富革命和颠覆性的发展阶段。

不论是政府界、设计界人士还是传媒界的观察者,长期历练积淀了他们对于方针与行业关系的冷静认知。面向未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如何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如何在此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赋予其更新的内涵,并使之适应新形势,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新格局,有赖于这些奋战在最前沿的工作者们的高度智慧与思考。

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徐宗威:

建筑方针提出至今虽然已经有60年,很值得珍视和保护,但一定不能当作遗产。不仅不是遗产,还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建筑发展重要的方针和旗帜。因为,这个建筑方针一点没有过时,“适用、经济、美观”非常朴素真实地表达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适用、经济、美观”确实在文化内涵中体现着宝贵的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了人民政权政治理念,体现了勤俭持家的治国信心,体现了淡定的做人态度以及人类对生态爱护和尊敬的精神。它朴实平直地讲出了建筑的方向和原则,这是需要今天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遵循的重要原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全:

建筑方针虽在60年前提出,但它表达出了建筑本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到今天仍然不过时。它不仅是任何历史时期都该遵循的方针,而且不分国界,在全世界都有其规定性。从这点讲,建筑方针到今天有存在的重要意义,这点毋庸置疑。

如今,我国无论在国力、国情还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坚持建筑方针、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应赋予它更多的时代特色和内涵,才能使其更加鲜活、更加适用。

建筑方针为大家所认可,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指导思想。一方面,我们要讨论清楚建筑方针的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方针如何才能在全国得到更好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建筑方针这个大课题要做的事情很多——从政府政策的引导,到全社会国民教育,再到国民意识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呼吁和推进这件事情,相关学会和协会应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政府应通过有限的政策手段采取更多措施。媒体在这方面应多宣传,使建筑方针更加深入人心,引发更多思考;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根本地改变某些观念。

中国建筑协会原副理事长 张钦楠:

建筑方针使我回忆起当时经历的艰苦岁月,回忆起当年全民团结艰苦奋斗的情景,也使我回忆起老前辈和老专家们兢兢业业对待自己设计的情景。我觉得,在追求豪华风气弥漫全国的此刻,我们要继坚持这项建筑方针,即使未来我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也仍需要以“国宝”对待继续坚持。

有同志建议,根据国家现行发展水平和建造行业当前存在的特色问题,对这个方针进行一些补充、调整,这样做有利有弊。对方针进行调整容易失去连锁性,我认为应当保持和强化这个方针的“国宝”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原来的方针进行新尝试、注意新内涵,但没有必要频繁地对基本方针进行修改调整。维特鲁威在公元1世纪提出“实用、坚固、美观”的方针,2000年来一直被人类广泛运用,树立了牢固的权威性,所以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在“适用、经济、美观”三个要素中,我们对经济和美观两方面不够明确统一。比如,我们长期把经济和造价等同起来。事实证明,建筑建成后消耗能源的费用常常远超造价,所以强调造价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现在很多建筑追求豪华、高标准、高效化,我们需要对经济有全新的认识;要树立起全寿命周期观念,而不是单纯强调造价。对于美观,近年来对于城乡大规模建设有很多评价,一些争论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从实际中发展建设理论。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健康理性的建筑评论,有些问题非常值得讨论。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