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齐方: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创新

2013-8-30 14: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2| 评论: 0

简介:南方的干阑式建筑重焕生机,西北的窑洞建筑生命力依旧,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美不胜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域的改变,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建筑的韵律、形态、功能也随之展现出丰富的变化。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及西 ...

南方的干阑式建筑重焕生机,西北的窑洞建筑生命力依旧,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美不胜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域的改变,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建筑的韵律、形态、功能也随之展现出丰富的变化。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的侵略,我们的城市正越来越丧失个性,许多生机勃勃又极富地方特色的街区被重复堆砌的钢筋水泥和千篇一律的花坛、草坪所替代。今天的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了历史文化传承,老的建筑要保留;为了经济增长需求,新的建筑要盖起。但用地只有这么多,如何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现代主义建筑与地方文脉的传承是否冲突?

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回头看一下你的传统。

齐方 TONTSEN方大设计集团董事长

历史、文脉、传统文化这些元素其实为我们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了非常鲜明的指引。有一位著名建筑师曾说:“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回头看一下你的传统。”现代建筑的形成是有其必然性的。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居民无家可归,需要迅速增加普通居住场所,于是建筑成了住人的机器。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以及单纯注重功能的理念无疑抹杀了许多传统建筑所关注的对于人的感知,同时城市历史的传承也被割裂开来。

一个建筑的诞生好比一个孩子的出生,要经过一个孕育的过程,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是建筑师的心血。那么你会希望它像一个雕塑吗?你希望的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作品。所以我们说,建筑有了骨架,有了皮肤,有了外相,它还需要思想、灵魂和个性。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其实它们就属于人类思想的传承,蕴藏在你所生活的城市里、周围的环境里、过去的记忆里。

我曾经参观过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的事务所。整个办公空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舒畅、开阔,让我联想到一本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书籍——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书中所描述的房屋完全与庐山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的雕琢和过多的装饰,以泥作墙,以竹为帘,以纸糊窗,不施粉彩,不上油漆,包括它的庭院更是成为后来园林设计的范本。而博塔的办公室也带给了我这样的印象,它位于卢加诺的一座山脚下,用材也是同样的质朴,混凝土墙、纯木装饰、自然采光,整个室内通透明亮。从博塔先生的建筑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房子是会说话的,它跟左邻右舍是有关系的,它甚至可以和历史、和上帝对话,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建筑师所需要考虑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