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有边缘的城市是节制和优雅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规划,上海将市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功能区域,以及呈片状或点状形式分布于全市域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而就在去年9月,《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也首次设立禁止开发区域,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保护区等6类63处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相信每一个渴望留住古都风貌的人,都会乐见其成。
不光是上海、北京,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该有一种节制的理念。眼下,国内很多城市热衷于“摊大饼”式的规划,这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过诸多“城市病”也随之出现:迅速扩大的城市规模导致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居住用地紧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活的环境与品质不断下降,盲从混乱的规划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慢慢丧失各自的历史文化个性…… 有专家指出,“城市病”的种种症状,一方面源于传统的规划方法已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另一方面,盲目攀比国外城镇建设标准的超前规划的观念和做法,大大超越了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而从更深层次看,则需要转变观念,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的规模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显示政绩的亮点。翻开各城市以往的规划文件与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照,可以看到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种快速的扩张,很有点像人的过度肥胖,没有节制地吃,而且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地包含垃圾食品。于是,表面上看,人长得又高又大,但是行动却愈加迟缓,血流也慢了下来,时不时要阻塞一下,久而久之,慢性病也都不请自来。 一个懂得节制的人是成熟而优雅的,一座城市亦是如此。毕竟,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风霜的城市,都已经滋生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人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而粗暴地干预这种演化进程。尊重并呵护这种内在的成长性,保护并发扬这种独特的丰富性,原本就是城市发展规划的要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城市边界,既是一种物理界限,也是一种社会界限。我们的政府部门、规划师以及建筑师,现在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盲目扩张,其实,老祖宗早就想出一种非常“有趣”和“包容”的边界:城墙+护城河。纵然阻止不了现代城市的蔓延问题,但是,当这种古代意义的具象边缘转换成为现代意义的抽象边缘时,消极的防守也许会转化为积极的活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