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未来的城市当以人的需求为根本
我列了十二个城市形态,未来城市就是一切为了人的需求。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造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情感城市、邻里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我们现在有几个城市能够达到这种状况呢?中国268个地级市我基本都去过了,县一级的城市我去过一多半,我现在看不出来有几个地方能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只要哪个地方有这样的条件,就一定是一流的。旅游的集聚化发展一定要依托城市,我们能不能超越现在这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创建未来的城市,实际上这同样也是未来旅游的基础。
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至少北京现在还达不到这些。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我一点都不认同这个目标,北京能建设宜居城市吗?北京是“宜官”城市。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没错的,比如瑞士日内瓦、德国海德堡和英国牛津剑桥,都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感受。虽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但我现在偶尔出国,都感到很惭愧,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都在哪儿呢?除了在博物馆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但在欧洲甚至美国,一百多年的房子很常见,我们现在还能看见一百多年的房子吗?基本上都被我们拆完了,五千年的历史在哪儿呢?到了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七千年的大柱子还在,而我们这里能看到什么呢?我们现在连一二百年的东西都看不到了。我们还有人经常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曾断代,我觉得至少在最近的一百年,尤其在最近的六十多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已经断代了,我们现在不是文化振兴,首先需要做的是文化复兴,没有文化复兴的过程,谈什么文化振兴?在西方国家,诗意栖居是日常生活形态,我们未来的城市应该追求这种东西。 未来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反城市的。未来的建筑材料是反厚重的,未来的建筑风格是反奢华的,未来的工作形态是家庭式办公、作坊式制造、公共式协调、个性化分工、娱乐性开展。在家里上班,工作就像玩一样,这才是未来的工作形态。 如果整个社会有这样的工作形态,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社会能焕发出多少活力?会形成什么样的竞争力?未来的环境保护,是分布式能源,无害化处理,共享性自然。未来的宗教体系,是多元化追求,深度化引导,自由化表现。未来的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治与公司化服务的结合,扁平化社会组织,垂直化公司运营。这套东西离我们并不远,就人类历史来说几十年不算什么,未来城市会一步一步实现。 我们原来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人总喜欢说一句话,就是要三十年不落后,那我们能看到三十年以后吗?反正我在三十年以前看不到今天,那个时候无法想象中国怎么能变成今天这样的状况呢?三十年前的1982年,我大学毕业到北京旅游局工作,我那时的主要工作是调度,每天各个旅行社要给我们集中报一下现在有几个团没有房间住,当时北京有卫生间的客房一共有4500间,这些酒店房间由我们负责调度。那时京丰宾馆和侨园酒店,包括涿州的桃源饭店都是重点的客人驻地,那时候能想到今天吗?1992年邓小平南巡,那时眼界开阔些了,但是反过来再想一想,当时能想到今天吗?我现在对未来的这些事情有充分的信心,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相信,这些东西和未来的旅游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