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王澍:建筑师挑战中国对规模的痴迷

2013-8-30 14: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5| 评论: 0

简介:在建筑学,或者至少是建设方面,近来中国产生了迷人效应。在这方土地里,建筑是如此之巨大,如此之多,如此残忍无情,如此地漠不关心欧洲关于口味、规模及礼节方面的顾虑,后者看起来像是徒劳的奢侈品。 ...

在建筑学,或者至少是建设方面,近来中国产生了迷人效应。在这方土地里,建筑是如此之巨大,如此之多,如此残忍无情,如此地漠不关心欧洲关于口味、规模及礼节方面的顾虑,后者看起来像是徒劳的奢侈品。

宁波历史博物馆,王澍设计

在建筑学,或者至少是建设方面,近来中国产生了迷人效应。在这方土地里,建筑是如此之巨大,如此之多,如此残忍无情,如此地漠不关心欧洲关于口味、规模及礼节方面的顾虑,后者看起来像是徒劳的奢侈品。这就是它的未来,似乎成为了一种信息,然而,不论你喜欢与否,你必须去适应它。

建筑大师王澍将给出另一种观点。他并不中国新的巨大建筑工程的和力量和流行,但是它们只是中国不得不或不可避免要建造的建筑产品。他和妻子陆文宇开办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关心如记忆、位置、工艺和身份的事情,考虑“人和建筑之间的真正感情”,以及它们能够在当今非凡时期的中国被辨识出来。为实现这些,他们在沿海城市宁波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在他的家乡城市杭州建造了一个美术院,以及杭州中山路的残留历史古街。

笔者遇到王澍是在他第一次来访伦敦时,他当时在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维持身份会议上演说:“人们说,它太大了,但是却是极其可爱的村庄“, 这是他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关于他自己国家发展,他说:”我认为这个模型不是很好。通常他们只是从日本、香港、新加坡或美国复制一些模型。他们破坏掉了大面积的城市,而用带有围墙和警察的封闭街区取而代之。这与真实的中国生活没有任何联系。也许我们应该找到真正的现实。“

在宁波博物馆,这意味着恢宏建筑,部分是船,部分是山,部分是城堡,装饰着从拆迁的房屋处收集的砖与瓦。王说他曾经在那儿遇见一位妇人,对他说:”她在半年里,四次造访这个博物馆。她发现很多的东西与她已经拆迁的曾经的房子相似。她找回了她曾经的记忆。现代中国城市没有记忆,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记忆是需要的。这的确让我很感动。“

王澍,现年49岁,是近期”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并不被评定委员会看中,尽管他们高度关注中国。他是中国这个大国第一位获得此奖之人,实际上,他符合他们选择的一种类型。他们倾向于在大明星间选择,如Rem,Zaha, Rogers 和Foster,以及深沉敬业,紧紧与他们工作地方紧密相连的类型,比如澳大利亚的Glenn Murcutt,巴西的Paulo Mendes da Rocha以及瑞士的Peter Zumthor。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