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二三线城市真的需要摩天大楼吗?
@建筑专题V王曦:近日有关各地建设摩天大楼的消息争相见诸报端,尤为令人关注的是,目前这些在建或规划中的摩天大楼多数集中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真的需要如此多的摩天大楼吗?究竟是为了树立城市发展的标志,还是巨额投资终将沦为华而不实的“浪费”之举?各地建设摩天大楼在博人眼球方面成效显着,但问题是这些二三线城市真的需要一个高入云霄的大楼吗?巨额投资能够转化为现实效益吗? @建婷:那些直冲云霄的庞然大物俨然正在成为城市发展迫不及待想要亮出的名片。美国规定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建筑,那么,如果一切顺利,5年后中国摩天大楼的总数将超1000座,达到现今美国的4倍。 @奇巧:除了高度,摩天大楼在功能和造价上也极为相似,几乎无一例外地涵盖了超豪华五星级酒店,国际5A级写字楼,豪宅及大型购物中心等综合性业态,建筑面积上百万平方米,总投资数十亿元……打出的广告语也如此一致: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发展的标志等。反观国内此轮高楼热,其最大特点是从原来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人面桃花:摩天大楼建成后能否获得收益,关键取决于出租率。一般来说,以收租偿还投入成本来看,需要15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出租率的高低往往与所在城市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密切相关。北京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高达75%,使得商业对甲级写字楼的吸纳量每年能达到六七十万平方米。同时,超高层建筑的维护费用一般也是普通建筑的3倍以上,高额的维护成本进一步推高了租金。 @天杰悦:经济发达程度,商业密度及可能产生的聚集效应都与一线城市有巨大差距,在二三线城市建高层建筑,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能否承受高昂的租金和物业等运营值得商榷。一些二三线城市不顾本地经济情况而热衷建设摩天大楼的现象值得警惕,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则,获得收益甚至收回成本都很难,不仅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隐忧,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征服:摩天大楼的建设周期长,很容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一旦建设资金没能及时跟上,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并最终搁置的情况。事实上,摩天大楼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一次冒险。如果其设计风格和建筑材料等与城市总体色调相符相称,则可以为一座城市的独特形象增色,反之则可能对之造成损害,而长期备受批评。因此在做出修建摩天大楼的规划前要认真论证,在经济并不算高度发达的国内二三线城市更要慎之又慎。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