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魏琨: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综合体与交通枢纽的合理接驳

2013-8-30 14:0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3| 评论: 0

简介:魏琨,绿地集团绿色及建筑部品牌总监 作为开发企业,开发城市综合体一方面是满足一个城市功能或是周边配套的需求,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目前发展的形势来说,综合体是一个城市 ...

魏琨,绿地集团绿色及建筑部品牌总监

作为开发企业,开发城市综合体一方面是满足一个城市功能或是周边配套的需求,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目前发展的形势来说,综合体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需求,尤其近20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非常快,不仅仅是在一线城市,这种变化趋势已经在二三线城市迅速展开,甚至包括一些县级城市。

交通枢纽的问题,在一线城市我们不难理解,大型综合体因为人流的问题,一定是跟轨道交通结合在一起的。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要数香港,因为地域狭小,几乎香港的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都与交通轨道相连接。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站点出口的设计、人流的方向,以及通行的便利,由此给其带来大量客流。对一些在地铁站点上盖的综合体项目,如果交通枢纽设计失败,也容易导致城市综合体面临风险。

对于二三线城市这种交通系统不太发达的区域,如何考量综合体的交通设计是我更为关注的问题。绿地集团曾经在郑州会展中心做过一个超高层,单体面积在20万平方米。当地没有轨道交通,周边配套和交通站点设置也不是很方便。当时开发商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停车位。按照当地普通办公楼100平方米配一辆车的标准设置,基本上需要2000个停车位,可能要修四五层的车库都不一定够用。后来我们带领当地规划局和审批部门去上海考察了类似的建筑,突破了这个规划的限制。

自驾车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综合体要为办公人士、休闲购物人士或旅客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地下压力非常大。所以不能够完全依靠体块本身解决问题,而要靠地铁和公交车站来帮忙。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需要政府支持,在整个城市规划上尽可能将公共交通和附近综合体的距离控制在步行范围,在连接方式上采用地下隧道或有遮盖的地上通道,这样就鼓励大家不驾车到这里购物,即使雨雪天气也不会有影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