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建筑高度与城市生存空间的博弈
@建筑专题V王曦:超高层建筑在过去50年里,一直是朝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方向发展。哈利法塔一柱擎天,后续者纷纷赶超,尤其金砖国家,普遍以楼层数和接近天际的距离为美学标准,挑战着地心引力和城市的空间缝隙。一座座超高层建筑在不断与城市市民的生存空间进行着博弈,面对这样的博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叶知秋:近日,有报道称,世界第一高楼将落户长沙,7个月时间内将建成,吃、住、工作、读书、购物、就医可在这栋楼里一站式解决。为建设此楼,已订购了270万吨钢材。能建成么?建筑学上的问题,质疑者众多。从用料多少,搭建方法到结构可行性,从超高建筑导致的装配问题到消防防火和光污染,再参照一下哈利法塔的建成时间:6年。但是,在高和大的追逐上,中国确实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疯狂。世界第一高楼,建成自然很好,就如同一个奥运冠军不能代表老百姓身体素质的提升一样,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 @心如止水:当然,摩天大楼是人类征服空间的例证,一座座直插云霄,最大限度利用拥挤城市的土地资源。不过人类的存在对地球来说是好还是坏,本来就是个复杂的命题。修建摩天大楼本身,对人类自己也有着各种影响。但一些建筑学家发表了意见:那些摩天大楼太高太多了,带来各种问题。比如,高楼下面街面上方的强风会被迫向下移动,地表会塌陷,出现城市大阴影等的问题。 @蛋白:摩天大楼为代表的建筑群,代表着典型的西方征服式思考方式。这个地球与这个环境,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要用尽聪明智慧,改变它的环境,以适应我们的生存与享受。副作用难免会有,但如果一座摩天大楼给予所在城市的东西超过从这座城市获得的东西,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进行这种尝试。在过去的百年里,这个不等式的运算,基本人类都是赚的。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还算慷慨,能消化我们疯狂前进后留下的一些副作用。但天也有穷尽时,当量变引起质变时,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很难再自我修复。何况人类的欲望比世界上任何物质的膨胀速度都惊人,在建造、破坏、享受的巨大惯性中停下,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耳朵:当西方渐渐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可怕后果,开始有所收敛时,新兴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一股脑接替了他们。各种建筑群、工业群纷纷出现,把一个一个国家和城市抹去本民族痕迹,变成西方式的现代都市,以十年为周期重复着西方百年的过程。时间的压缩,也让变化更加剧烈,副作用更快显现。有一天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这些金砖国家开始收敛,更新一代的经济体依旧会复制这种模式,也许在非洲,也许在南美。只要还有未开垦的荒地,这些过程就不会停止。 @快慢机:我一直想,建筑师、设计师,在这个时代,除了让生活更美的原则外,应该有更高一级,例如让人类更合理生活的志向。现代人类的审美观总是倾向于新奇华贵和巨大,如果想对这种观念施以引导改变,那么对建筑形式有话语权的设计师们应是责无旁贷的。毕竟我们谁也不想,千百年后,这些摩天大楼的残骸变成如今地球上巨石阵和古建筑般的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据,而我们自己,则失去了这个空间的生存权。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