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城镇化,亟待向质量提升转型

2013-8-30 14:2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3| 评论: 0

简介:近日,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网络热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多个部委正在共同编制《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据悉,此规划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 ...

近日,“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网络热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多个部委正在共同编制《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据悉,此规划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

其实,在去年召开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城镇化健康发展”就成为了焦点话题,与会者表示,城镇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农村人地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专家们呼吁,我国的城镇化不仅要速度快,更要质量高。

问题:“被城镇化”、“半城镇化”阻碍发展

“被城镇化”、“半城镇化”、“城中村”、“城市病”……规划专家们向记者列举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农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这样的宣传口号在我国的城市新区随处可见。山东省滨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李玉东说,现在“农村被城镇化”现象普遍存在。“农村被城镇化”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在城市用地扩张时,通过简单的改变居住地点和方式、改变城市用地性质来实现城镇化。农民在“农村被城镇化”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就业安置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无法在新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仅依靠土地及房屋的经济补偿生活,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因为生存压力而引发社会问题,但从长远看,存在较高的社会隐患。

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却无法享受市民待遇,这样的“准市民”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由此带来的“半城镇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市中就业岗位多、工作收入高,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户籍二元结构管理制度,使这部分人群并不能和拥有户籍的市民一样享受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北漂”、“蚁族”等这些“准市民”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了城市各阶层贫富差距增大等“城市病”,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用地面积都在扩张,原来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版图,被新的城市建成区包围成了“城中村”。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中,“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城中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游离于城市之外、违章建筑较多、环境脏乱差、流动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社会治安较为混乱等问题常见,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痼疾”。

措施: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可喜的是,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始针对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展开详细研究。

对城镇化质量进行引导、调控、监测和评比,是近几年许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陈明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是引导各地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据陈明介绍,目前我国衡量城镇化质量主要参考以下指标:人口转化、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城乡协调和公共安全等。例如,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从“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社会安定”5个方面建立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该省各州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每年两次发布《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报告》,从“城镇集聚发展水平、城镇要素流动水平、城镇文明发展水平、城镇生活服务质量、城镇环境建设质量、城乡统筹发展能力”6个方面,对该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比较和排序,并选择1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组成了“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山东省临沂市为了评价城镇化质量,从“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

通过总结国内外现有的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陈明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应充分借鉴已有的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梳理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特点并能够反映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标准;第二,应针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的研究尺度,提出不同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第三,指标选取应该遵循全面、简洁、清晰的原则,以利于指标体系的应用、推广和改进。

方向:协调发展保健康

城镇化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人口规模的增加、非农业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而是更应该强调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的价值理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城镇性转变。规划专家们预测,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将遵循“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尊重发展的规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发展、逐步到位”的原则,在规划时把农村和城市放在一起统筹考虑,要有科学、合理、清晰的总体规划,要立足区域乃至全国,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编制和完善不同层次的规划,同时,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律性,不可因人因事随意变化。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