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为何建筑频繁“撞衫”?
@建筑专题V王曦:前不久,北京望京SOHO与重庆美全22世纪这两个项目,就是否抄袭一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其口水仗仍在持续升温。两个建筑从效果图上看,的确颇有些相似。但是否抄袭,谁是谁非,却引发了公众和业界对该事件的反思:为何建筑频繁“撞衫”?什么样的建筑才能被定性为抄袭?抄袭与被抄袭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太阳花:建筑是否抄袭难以界定。其实,在两座建筑相似的情况下,只要北京望京SOHO未申请专利,侵权一说就无法成立,而建筑领域的专利主要是针对建筑技术而言的。建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存在谁抄谁。 @扶摇独影:对这一事件,网上有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为两者的相似度在80%以上;17%的人认为两者相似度在50%~80%,部分相似,但各有特点;13%的人认为两者相似度在50%以下,只是外形较为相似,设计理念不同。但建筑毕竟是一项专业程度比较高的活儿,网民们还称不上专业。 @西西:事实上,近年来建筑界的抄袭官司从来就没断过,当然同样是抄,也有高下之别。高手设计师会巧妙地“抄”,也可叫创新式借鉴,批判式继承。非高手则可能把人家的瑕疵也一并抄了来。既然是产品,大家都可以生产,商业建筑具有可复制性。 @心如止水:建筑设计一般有四个主要的流程: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在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会找一些标杆建筑或竞争对手的建筑作研究,这个阶段容易模仿,但是模仿不是抄袭。北京望京SOHO称重庆美全22世纪抄袭很难界定,商业建筑是可以复制的,不具有唯一性。 @叶子:从时间上看,北京望京SOHO是从2009年开始招标的,而重庆美全22世纪是2011年成立的,8月份才给政府图纸。无论是法律环境,媒体环境,社会环境都一定要鼓励原创,谴责那些抄袭者,偷袭者,各行各业应该形成热爱原创的氛围。不过,从中立的角度来说,外形相似就真的是抄袭吗?这个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你可以理解为模仿,而模仿,是可行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