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
800多年前,宋高宗赵构刚刚来到杭州的时候,立即就被西溪的风光所陶醉,立即滋生了在这里建造皇宫的想法。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其地灵厚,欲都之。” 后来,由于受到当时舆论与财政的双重制约,赵构不得不放弃了在西溪大兴土木的宏大创意,而是把当时的州治所在——前朝吴越国的凤凰山旧宫殿,稍加修建就作为南宋王朝的皇宫。就是那个时候,赵构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西溪且留下”,供后人不断回味。善解皇帝风情的风雅人士干脆就把西溪那一带叫做“留下”,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当时赵构果真把宫殿建在西溪,那么他会选择哪一片地块呢?众所周知,西溪一带属于湿地地貌,当时的水域比现在更为广布,当时的土地比现在更为松软,怎么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或许,只有如今坤和·和家园)所在的地块,才能符合建造宫殿的条件。因为只有这里才有厚实的地基,而且这里的地形与凤凰山南宋皇宫的地形极为相似。或许,历史就需要这样的想象力与偶然性。800多年前的那个午后,当赵构策马经过西溪的时候,南宋帝国的皇宫,或许真的只差一点点,就建在了和家园的这片秀美土地上。 这样也好,这片土地上的大树就不必受到任何打扰,继续在七山环抱的西湖上游,自顾自生长。在漫长的800多年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景。 偶然间从山谷里吹来的一阵风,或者一只觅食的鸟儿,不小心把几粒种子丢在了坤和·和家园的这片缓坡上。它们在熟识的土壤中发芽,不断接受光与风的哺育。于是,又有许多大树长成。 上世纪50年代,一支光荣的部队进驻了这片土地。这里便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3021部队营房驻地。他们在和平年代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植下了数不清的葱郁树木。 似乎每一株大树,都是一幅飒爽的军姿。英雄硬六连、红军团(百将团)、坚守英雄连、攻坚英雄连、“沙家浜”团等英雄连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滴下过被阳光照亮的汗水。其中,英雄硬六连更是一直充满传奇色彩的连队。1964年,它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21年后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惟一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连队;它曾经6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5位元帅曾为六连题词;它的称号——“硬六连”,是惟一一个在《邓小平文选》里出现的连队;江泽民同志为它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 部队迁走后,便有了和家园。在部队来之前和走之后的大树,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尽最大可能保留每一棵原生大树,是和家园在建造过程中的第一法则。在和家园的870亩土地上,所有的树木都被编号并被清晰标注在树木地图上,哪怕一条小路,也要避开原生树木,所以,在和家园,没有一条笔直的路,因为所有的路,都是树走出来的。 最后,和家园一共保留了各类树木4363株,有香樟、水杉、广玉兰,也有银杏、无患子、檀树等珍稀植物。其中,树龄超过50年的大树共计130株左右,树龄超过80年甚至百年的大香樟有20余株。 这里的每一株树木都是无价之宝。也就是说,如果要就算耗尽巨资在一片空地上,移植同样规模的树木,还无法重现出原生态树木舒展的野趣。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