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种的各色名号、评比,弥漫于中国的大小城市之间,字字玄机,真假莫辨,创文、创卫、创园,创一切可创之名。中央三令五申,地方乐此不疲,民众不胜其烦,专家徒呼奈何,这场层出不穷的中国特色大竞技,究竟隐藏着多少明规律、潜规则?
这不是首例,也断不会是最后一例。
陕西省汉中市近日为美化道路,将南郑大道上树龄达35年以上的万余棵水杉大量砍伐,同时,又以几千元一棵的成本大量购买、移栽银杏树。这条长达8公里多的国道两侧,如今随处可见裸露的树桩。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追逐城市名片所致,据说,银杏比水杉更能美化道路。汉中下辖10县区,有5个至今仍为贫困县,但依旧耐不住对光鲜称号的追逐。此前,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推进大会刚刚落幕。
这只是中国城市追逐各色名号的千万图景中的一幕而已,尽管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少类似的城市名号,而这些名号之内又究竟几多玄机。

中国城市追逐各色名号之内又究竟几多玄机(图片来源:百度)
百余名号,字里乾坤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这些国字号的城市名号还算耳熟能详,而像全国投资诚信安全城市、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城市等称谓,很多人则是闻所未闻。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流行于中国城市版图上的各类名号评比不下上百种。仅江苏省张家港市获得的国家级称号就超过了90项,而另一个地方政府的网站上,一页20条的政府信息公告中,竟有9条关乎争创名号的消息。
在超过百种的城市名号中,被公认最具权威、最具社会知名度的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六项。广州市2006年曾提出的“六城联创”,所指的正是上述六个名号。
这些“名号”之所以含金量高,是因为其背后都有一个规格颇高的评选机构:中央文明委、全国爱卫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旅游总局。
事实上,很少有人留意这些刻在牌匾上的名号间到底有几多差别,比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尽管只是“最佳”和“优秀”的字面差别,其内容却相差很大。以大连为例,2006年大连市成为第一届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三个城市之一,而早在1998年,大连就已跻身于第一批公布的5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了。
专家解释,“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版,因为统计发现,已经有超过340家城市拥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头衔,只能继续“不兴优秀兴最佳”。
令人目眩的还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表面“失之毫厘”,却“谬以千里”,有时还不无抵牾。国家园林城市评选主审单位是原建设部(现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而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单位则是国家林业局。
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专家、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盛伟彤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过去搞园林,比较强调视觉效应,不注重自然化,现在强调自然化,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在很多观念上是矛盾的。而国家园林城市的评审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所副所长林鹰则表示,在城市里提森林的概念值得商榷,因为绿化园林的概念已经得到了扩展。
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特殊在于,它的主审单位是由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担任主任的全国绿化委,位阶更高一筹。所谓“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差别在于,后者是前者的加强版。
并不是所有国字号的头衔背后都有部委机构为其背书,部分名号甚至被指责有“李鬼”嫌疑。以最新流行的“宜居城市”为例,“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前者是由在香港成立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颁布的,而后者则是由某论坛发布的。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着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是截然相反的评价信息:一种是该研究会到上榜城市颁奖时,大多都是当地的书记或市长亲自接见,另一种则是有网友爆料称该研究会就是香港的“牙防组”。

中国部分城市名号甚至被指责有“李鬼”嫌疑(图片来源: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