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老建筑承载城市千年记忆
骑楼大屋说不尽西关繁华 洋楼别墅述不完东山风情 穿过遮风挡雨的骑楼街,来到最负盛名的西关大屋片区。脚下是麻石路,两边是一间间西关大屋。吊脚门、青砖、瓦背顶、木趟栊,一一映入眼帘。街外车水马龙,街巷内却是一片幽静,老人在家门前乘凉聊天,孩子在树荫下玩耍,如世外桃源。 西关有骑楼、大屋、麻石路,东山则有教堂、小洋楼。千年羊城传统建筑看不尽,背后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翻新后的骑楼(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中山六路,一栋骑楼的满洲窗色彩斑斓(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骑楼街:万国建筑“博物馆” 夏日走在人民路街头,突然下起大雨,“好彩有骑楼,翻风落雨都不怕!”躲在“骑楼”下卖报的阿姨道出路人心声,骑楼比屋檐宽阔得多,不用抢位也不会淋湿。 广州最好的骑楼街不在北京路也不在上下九,恰恰在人民路上:这里南接著名的十三行,一直为广州重要的商街,路两边皆为年代久远的骑楼,上为居民住宅,下为商铺,连成一体,从南到北,骑楼相接,从廊中穿过十分方便。 更重要的是,人民路骑楼街的建筑汇集了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风格,既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美风格建筑、五六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也有七八十年代的水刷石和马赛克立面建筑,是名副其实的“活”的建筑博物馆。 很多老人家都知道骑楼是广州的特色建筑,却不知道原来骑楼也是“舶来品”。广州的骑楼主要是从印度等原英国殖民地和原葡萄牙殖民地引进过来的。上世纪30年代陈济棠时期,广州大搞市政建设,出现了很多引进西方理念的建筑,人民路上的骑楼出现了“繁荣时期”。 人民南路上的骑楼,综合仿效多种西洋风格,可以找到古罗马建筑、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哥特式建筑等多种风格,也因此被称为“折中主义”、“集仿主义”,甚至“新古典主义”。 在人民中路,骑楼走的是“中西结合”路线,出现了楼上有中式小凉亭、琉璃瓦等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骑楼。 据了解,以前兴建骑楼时,政府对骑楼的柱子高度、柱子之间的宽度、柱子与商铺之间的深度,以及骑楼与道路的距离、骑楼的高度都有统一规定,但骑楼要建成什么风格、用什么材料,都由业主自己决定,这就造就了如今人民路上骑楼风格各异,但又成行成市、相连成廊的特色。 骑楼同时也是骑楼主人的财力和风格的反映。财力雄厚的,修建的骑楼高档,有气势。当时甚至出现了在骑楼上使用上海外滩生产的一种非常高档的石材,类似现在的仿石材料。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