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让城市原初记忆如何在当今苏醒

2013-8-30 12:4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6| 评论: 0

简介:胜利桥北街区的文化留存和保护利用 胜利桥北历史街区作为大连近代城市最早建成的区域,既有被赋予新功用的现大连艺术展览馆,也有空置且破损严重的原大连自然博物馆,更有在大连成片老建筑中破坏几乎最严重的 ...

胜利桥北街区的文化留存和保护利用

胜利桥北历史街区作为大连近代城市最早建成的区域,既有被赋予新功用的现大连艺术展览馆,也有空置且破损严重的原大连自然博物馆,更有在大连成片老建筑中破坏几乎最严重的烟台街区(详见本报8月3日《挣扎中的城市原点》),因而可以说,这片街区集中了大连老建筑保护中有益的经验和复杂的问题。这片街区的建筑有何特色?如何让老建筑在现实生活中散发魅力?怎样留住城市最初的记忆,让城市文脉源源不息?

透过改造后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一角,抚今忆昔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图片来源:大连日报)

19世纪末,胜利桥北街区由当时第一任市长,也是城市总设计师的萨哈罗夫设计规划。据《大连市志·科学技术志》记载,除俄国工程师外,还从德国聘请了布拉里诺夫斯基和延恒德尔两名建筑师。《大连市志·房地产志》写道,沙俄“到1904年,在大连市区共建房161栋”,主要分布在这片街区。

因而,如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多年从事俄罗斯建筑和大连近代建筑研究的李伟伟教授所言,当时这片街区的主要建筑具有沙俄建筑的特点,如比较敦厚、朴实,建筑形式概属于那个时期欧洲盛行的新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建筑范畴。而这里的市政官员和中东铁路员工住宅建筑则有些德国市民建筑的特点:建筑形式比较活泼,如山墙上面常有装饰感的外露木构架、屋面坡度较陡并开有老虎窗,有的还突出尖顶、墙面也常有突出部分。整体感觉比较自由、活泼、亲切一些。和大连其他历史街区相比,这里给人的印象比较古朴、单纯,有“欧式”氛围。李教授说,我们把这里称为沙俄时期的近代欧式建筑也就符实了。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改造之后,团结街有了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大连俄罗斯风情一条街,原有的多为一二层住宅几乎全部被拆除,保留下来的只有街头经过重建的原中东铁路轮船公司(现大连艺术展览馆)和街尾的沙俄时期的市政厅(原大连自然博物馆)、已经面目皆非的沙俄时的市长官邸(现大连船舶技工学校)。前两者占了大连目前九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二,现存28栋老建筑的烟台街区今年也已经申报。

然而,这片街区值得保护的建筑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隐匿在周围新建筑群落中的独栋老建筑。大连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栋木刻楞位于先进街38号,外观看上去像是木头“垒”起来的,里面墙壁敲上去发出木质回音,李教授说这是俄罗斯民间传统的原木建筑,在俄罗斯乌拉尔、西伯利亚和欧洲部分中央地区都很普遍。1988年至1998年在附近居住的刘新杉在日文博客上看到,这座木刻楞原本建在黑嘴子码头,日本统治大连后把其作为水上警察署。随着港口建设发展,日本殖民者觉得拆除可惜而把它整体迁移到现在的位置。

原大连自然博物馆曾是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市政厅。李教授说,它可以说是近代城市大连最早的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载于《中国近代建筑纵览·大连篇》一书的魏启瑞《大连近代建筑概说》写道,在凸窗、楼梯间、老虎窗及入口处,运用了细巧精致的装饰。室内装饰材料有些来自欧洲,精致美观,有强烈的表现效果。遗憾的是,如今紧锁的大门不仅令人无法窥见室内装饰的精美,就是外观也破损严重。大连地方史志专家孙玉介绍,建筑西侧几年前被拆除了一部分,严重漏雨,一直无人维修。

再不保护可能就来不及了,这不只是孙玉的观点,也是很多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的感受。烟台街区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破败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大连诗人邵勋功觉得它如同诗歌中最苍凉、最真实、最打动人的部分。12年前,位于胜利街35号曾是中东铁路轮船公司和满铁日本图书馆、现为大连艺术展览馆的老建筑,由于破损严重而拆除按原貌重建。“克隆”虽然重现了旧时的样子,却毕竟隐去了历史的质感,希望这样的遗憾不要在自然博物馆和烟台街区身上重演。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