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在中国 和建筑师的一段对话
编辑前言:在中国,现代建筑本身的觉醒就比较晚,建筑更多的是政府、开发商与资本家“昂贵的游戏”,普通民众难以近前,因此,建筑评论就更是一件貌似神秘的事情,在网络上偶遇的这段建筑师之间的讨论,似乎说明了些什么……
Richard为博客著者李程,CC是台湾人、曾于密西根大学攻读建筑理论硕士生。以下是一个月以前两人关于建筑评论这个话题在MSN上的一段对话。 Richard: 想同你谈谈建筑评论的事情。 CC : 说吧,我在休息时间。 Richard: 因为国内目前在起步阶段,而国际上的事情我缺乏了解。能推荐几位你认为优秀的建筑评论家吗? CC : 你说的是国外的? Richard: YES,国际的,不分地点。你的看法? CC : 嗯..... Richard : 慢慢想,晚点列个单子给我更好。 CC : 实际上,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建筑是在不停的辩证中成长的,真正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人选,尤其是以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的人,多半为评论而评论,不到位的. Richard:查尔斯.詹克斯/库哈斯/文丘里....?大报纸的建筑专栏作家?批评家是建筑师的朋友! CC : 但是每件事都有其基础标准,建筑也不例外,当然我是在美国受的教育,说法想法会比较偏向美国的调调,看的文献也都是英文的,但是真正的建筑评论,我觉得存在于学校里。 Richard : 我们有文学、电影、戏剧...评论,缺乏建筑评论的社会是不完整的,缺乏评论的建筑创作更是不完整的--我的看法---- 虽然很多时候建筑创作人本身不以为然--但多半处于清高或骄傲。 CC : 你这句话我不同意,好的建筑评论,是从客观角度,认真的理解方案,指出方案的倾向,潜力,可行不可行性,合理不合理性...等等,能说得好的,必定是建筑师,而不是一个评论家,即使这个评论家非常专业----建筑是一门理性的艺术,不是门外汉能说出道理的。 Richard : 你的理解是局限在学校教育的姿态,但是建筑评论并非只存在于学校。 CC : 评论脱离了学校,说实话,只会越来越偏离正道。哦,还有文秋里这些人,已经不是评论家了,他们是“理论家” Richard: 我就此问题与清华的关肇邺教授有段对话。撇开意义不言,我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建筑评论吧---当谈到建筑评论现象时,关老举例:1、作家刘心武;2、英国查尔斯王子......可能按你的标准,呵呵,他们都不够格。 CC : 错,我同意关老的说法,他们都合格。他们都有对建筑不同的要求,但都是不会让建筑进步的要求。 Richard: 关的看法是:具有审美品位的知识分子,都有资格发表建筑评论。 CC : 他们不能从方案和理性上去判断建筑的价值,但是他们能够定义自己的需求。 Richard : “但都是不会让建筑进步的要求”? CC 说: "他们不能从方案和理性上去判断建筑的价值,但是他们能够定义自己的需求---- 在这个定义上,任何人,淘大粪的都能说上话。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