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家园馆设计师:浓缩无边的宇宙
太空家园馆:太空的神秘感觉(图片来源:百度) 王大宇,生于1981年太空家园馆方案负责人,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李洪求,生于1967年,教授级高工,太空家园馆设计团队代表,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知道自己的公司准备竞标太空家园的建筑,王大宇忽然又回忆起他的少年时代。 一个10多岁的中学生,一个正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美术爱好者,有一天看到了哈勃望远镜从太空发来的图片。这些肉眼望着星空永远看不到的景象,引起了少年人无边无际的遐想。王大宇今天说,那时,他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也感到人类的渺小。这也是王大宇的调色板上从来没有过的颜色,星云是那样的漂亮,充满了张力和爆发力,也远远越出了世人的艺术想象力。他觉得震撼。而少年时的震撼是能够长久保留的记忆。 王大宇后来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央美院设立了建筑系之后,他学了建筑。毕业成为建筑师。在接到任务的时候,他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想了很多的事情。 每一个有创意的建筑物都需要浓缩很多素材,而太空家园馆需要浓缩的是无边的宇宙。只能截取最有表现力的情节,一个想象中的场景:“天外来客”突然降临了地球,它在将要落地的时候,悬在空中不动,然后伸出了7根触脚……王大宇问自己:“天外来客”是怎样的?宇宙本身是无形的,星云虽然是有形的,可是无法叙说。如果设计了一个飞碟,或者一个火箭,那么这个形状即使是所谓 “异形”,一旦成为建筑,就不能再有变化。王大宇选取最简洁最普通的立方体。正如变形金刚千变万化,最后一定会变回最普通的形状。立方体本身具有无限的表现能力,如果将它设想成为一个科幻片中的“能量盒子”,那么就提供了以“有形”来叙说“无形”的机会,也让“常形”可以变成“异形”万千。这是维拓公司一个独特的思考方式:“换位”。 建筑师王大宇换位成为一个参观者王大宇。他走进这个展馆,会有什么感受? 面对天外来客,人们的常规感受全部会变化。需要抓住的是那种瞬间迷幻的感觉。进入展馆的那个没有间隔的一层空间,人们看到了7个触脚,有的下大上小,有的下小上大,这些触脚表面如同镜子一样,可以照得见人。因为是双曲面的,又没有一根触脚是一样的,所有的人都在镜面里看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他们分布很像是北斗七星,排队的人依次会一个一个经过那里,走过7个触脚,就获得自己7个古怪的形象。每一个都夸张得非常厉害,头和身子不成比例,还有的甚至是头朝下,两脚伸向天空。 “宇宙本身就没有正反,失重的人,也没有上下。”王大宇说,这可以理解为进入了一个“反重力”的环境,失去了真实世界的时空感。也可以理解为,至今人类还没有见到过实在的外星人,双曲面造成的形象和影视艺术家造就的银屏形象,异曲同工,其基本点都是建立在人类自己的形象之上。 人们还能看到一间玻璃房子,人们看不到玻璃房子里承重的柱子,觉得它很轻盈。玻璃房子墙面采用的是折线,锯齿状的设计,因此看起来所有的物体瞬间都变得破碎了,而且每走一步,墙面就会变幻一种破碎。这也是在强化暗示人们,环境已经有了变化,原有的生活逻辑也已经不再严密。人们已经进入了“太空”的领域。 那一间“悬空”的屋子,充满了神秘。你知道它是立方体,可是你怎么看它都不是立方的。这个盒子内部是什么,需要有一些神秘感。建筑物的外形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精心选择的表面材料是半透明的,造成无限深远的感觉,让你一眼看不到底,削弱了体量的存在。表面上有一些凸起。这些凸起没有解释,只是为了营造神秘感觉。上面有一些图文,都是抽象的图形和文字,也没有确凿的解释,也只是为了营造神秘感觉。要看清图形,需要站得远一点,你才能看到充满曲线的异形。 晚上,正面会有一片特殊的LED彩光从表面材料后面透射出来。它不会比周围展馆更加明亮,因为非常明亮会让神秘消失。另外三面将是星空迷离,或许你不知道哪一片是你曾经看到过的星空,你被它吸引又看不明白更好。留着那一分神秘,进去参观就知道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