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屋,一棵树
扩张中的都市边缘,自然被生硬劈开,新城尚未发育,处在尴尬的“非城市”状态。作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案例之一,马德里馆的应对是,以“竹屋”和“空气树”创建模拟自然。 在城市开发的处女地,城市规划最简易也最快速的缝合术往往是,沿街分散的小商店、咖啡馆被集中到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公共空间设定在大面积的水泥广场,如此一来,新的居住社区成为一个个缺乏城市根基的孤岛,新城成为“非城市”(Non-City)。大马德里的都市扩张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回到传统城市的生长路径,居民介入并调节房屋和社区的演进,以人造自然作为真实自然发育完全之前的临时替代物,同时关注城市化中的气候变化、能源消耗。马德里案例首席执行官依格纳西奥•尼诺介绍说,正如古典地中海城市的典型格局,马德里馆由一座“竹屋”、一棵“空气树”以及一个环绕四周的公共广场构成。 竹屋 作为2002年恩瑞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奖的获得者,建筑师亚历桑德罗•扎拉波罗(Alejandro Zaera Polo)受马德里市政住房和土地管理局(EMVS)之邀,设计位于马德里市郊卡拉班切尔的一个社会住宅项目。卡拉班切尔是EMVS在马德里27个社会住宅项目地块之一,穿插在一些商业开发用地之中。
马德里案例首席执行官依格纳西奥•尼诺(图片来源:筑龙网)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马德里进行了欧洲规模最大的社会住宅建设。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外移民的急速增长,此外则是由于房地产投机炒作涌现的狂潮。据统计,在“竹屋”建成的2007年,西班牙约有90万套公寓建成——几乎与该年欧洲其他国家的住宅建设总量相当,作为首都的马德里更是首当其冲。高速增长中潜藏的问题是,大部分私人住房和公寓的设计仍然很普通,施工质量也不高。 或许是从西班牙的一系列大师级建筑中获得启发——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弗兰克•盖瑞的毕尔巴鄂博物馆,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马德里机场,诺曼•福斯特和贝聿铭设计的超高层——近年来,主管低收入住宅的开发和运营的EMVS也请来“明星建筑师”,包括彼得•考克、大卫•切波菲尔德、伊东丰雄和MVRDV等,与当地建筑师一起完成位于城郊的低造价住宅。EMVS承建的项目投资被限制在每平方米600欧元之内,建成后的公寓则由政府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进行出租或出售。这些有限造价下的高品质的低收入社会住宅,多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环保材料,先进的生态技术,有效的建造流程,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住宅实验基地,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住宅也是扎拉波罗的个人兴趣之一。作为知名建筑师事务所FOA的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扎拉波罗也是一位学者型建筑师。他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便是“廉价”建筑,他认为这可以让建筑与政治有更积极的关系。他说,20世纪后半叶可视化的人类表情,已经从政治家向更平等化的表情演化,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苹果的斯蒂夫•乔布斯。这是如何出现的?“他们代表了大规模生产和廉价,廉价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平等,所以他们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廉价策略让其产品深入人心,他们连接着95%的消费人群,这也是建筑师想要做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