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馆:在市井里弄建起一片“新天地”
2002年,上海取得世博会举办权当年,上海新天地开门迎客。8年时间,这片老城区,从煤球炉和老虎灶的市井里弄,脱胎换骨成为享誉全世界的国际地标。“新天地”已取代当年的“大世界”,成为国内外游客不去就等于没来过上海的代名词。“永远的新天地”作为世博会上海馆主题,更是彰显新天地的重要性。 神奇的新天地
新天地俯视图 上午9点,新天地广场人流交汇,上班族拎着包步履匆匆,一身短打的老外坐在沁着露水的座椅上喝咖啡聊天,戴统一帽子的旅行团客人们三三两两摆着造型拍照,属于新天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新天地让很多向往时尚生活的人产生深深的依赖感。“体验新天地方式生活”,最近成为很多游客的新潮流,他们会第一时间到新天地里喝杯咖啡。瑞安房地产是新天地的开发商,执行董事许诚新笑着说,“比如翠湖天地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在居住,有些从翠湖搬到浦东,过了几个月他又回来了,他还是喜欢‘新天地’,新天地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外国人觉得它很中国,中国人觉得它很洋气,老年人觉得它很怀旧,年轻人又觉得它很时尚。” 8年时间,新天地的商铺租金从每天每平方米2元人民币涨到如今超过2美元,但相比周边商品房六位数一平方米的天价,新天地这个品牌成功后价值提升的辐射效应显然更大,“现在太平湖边上的两房一厅,一个月租两万多人民币很容易。”许诚新感叹新天地巨大的价值提升能力。 挖掘“石库门”金矿 1999年2月,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之一的“上海新天地”工程开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这块地正好在一大会址的边上,边上的石库门房子有一个建筑控制地带,对建筑风貌有严格的要求,高度不能超过一大会址,样式不能背离一大会址,环境要与一大会址协调,这样的背景下,才产生了新天地。”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介绍说。 定名时,因为这里是“新的一大会址的地”,一和大是“天”字,合起来叫新天地。许诚新至今依然对当年的决策记忆犹新,“石库门你放在伦敦、纽约都是没有意义的,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我们的东西。但是你把他留在上海,人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历史。” 按照规划方案,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南里则建成了一座总楼面面积达25000平方米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 建造新天地时的艰辛,如今都变成许诚新津津乐道的故事,他特别有感触的是石库门的老手艺,“以前人的手工艺,都比现在的人做得好。我们跟一些装修公司谈,他自己也很有感触,最后他定了标准,六十岁以下的工人都不要做,因为根本做不到。所以‘新天地’里边原有的建筑和后来建造的有差别的,你不要以为是后来建的好,其实原来的那些才更好。墙上的每个细节,我们研究了很久,就是做不到。” 除了建筑形式上的创新,新天地当时另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是只租不卖的商业模式,“如果把一部分都卖出去,就保留不到现在这个状态了。我们给每个用户发一本手册,店铺的装潢都要通过我们统一审核。当然这些租户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希望不仅让来的人看到这个建筑,更多的还是享受到服务。”许诚新解释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