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迫庆一郎:设计因人而存在

2013-8-30 12:4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5| 评论: 0

简介:SAKO语录 设计因人而存在。 在中国做项目,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成功的建筑作品,只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为谁服务。 建筑设计师不应在风格上拘泥,而应百无禁忌、看人下菜谱, ...
SAKO语录 设计因人而存在。 在中国做项目,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成功的建筑作品,只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为谁服务。 建筑设计师不应在风格上拘泥,而应百无禁忌、看人下菜谱,这样才能做出传世的佳作。

30岁时,以山本理显工作室建筑师的身份,从日本来到中国,花了近十年时间,建立并发展壮大了自己的“SAKO建筑设计公社”。迫庆一郎(SAKOKeiichiro,文中称SAKO),这个凭借建外SOHO等知名项目,成为建筑设计界炙手可热的青年设计大师,上周来到成都,主要为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在四川发起捐建一所抗震性强的学校。

迫庆一郎(图片来源:百度)

SAKO会一些简单的中国话,能在与笔者的交谈中,不通过翻译听懂笔者并不算很标准的普通话。他最喜欢的中国建筑是故宫和天坛。他告诉笔者,如果以一个设计师的心态去参观故宫,能强烈感受到那里规划布局和用材用料所营造的心理上的强烈反差,那样的冲击和矛盾“很刺激”。SAKO说,成功的建筑作品,往往只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为谁服务。

他很兴奋地谈起了自己准备在四川倡导设计建设的公益学校,他所要倡导的学校建筑理念是:第一,用最好的设计理念,抗震性能强;第二,要能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成本低廉,易于向全社会推广,让这样的建筑能够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

在中国:站在城市的立场,实现梦想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建外SOHO”是他的成名作,项目的开发商是大名鼎鼎的潘石屹。无疑,中国就是SAKO实现梦想的地方。他指出,在国外,因为土地私有,再有名气的设计师也很难能碰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项目让自己挥洒创意,就算有大项目招标,也很难会让一家建筑事务所单独完成设计。SAKO说:“在日本做项目,想的都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在中国做项目,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例如建外SOHO,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发现,从开发商角度思考,中国的小区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安保措施就是用围墙把小区围起来,但这并不符合城市利益,一个个封闭的小区,只会制造出一个无味无趣的城市。建外SOHO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街区,包罗万象的消费品种,符合北京国际大都市的性格特征。”他说。

谈到在成都设计建筑的可能性时,他称,“如果有机会在成都设计一个项目,我仍然会根据一个城市的特征来设计,会将其地理位置周边的建筑风格以及成都的城市性格也一并考虑进去,尽量做到格调协调,并有自身独特的一面。”在他看来,建筑设计师不应在风格上拘泥,而应百无禁忌、“看人下菜谱”,这样才能做出传世的佳作。

他希望成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仍然能够保留城市本身的特性。在他看来,一座城市在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往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遗忘了人的需求、人的感受、人的空间,而这正是设计的本真所在,设计因人而存在。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