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山寨”还是融入本土文化?
自19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同时也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拉开了帷幕,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已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当地文化,在文化产业链和品牌战略构架创造新的气象?
琼海古民居,融合了南洋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精髓。(资料图片)
海南骑楼,契合海南的地理、气候,是适应本土文化的建筑典范。 李幸璜 摄 “真正的文化是具有原创性的,而非盲目舶来,真正的文化是创造性的。建筑要融入当地文化、地理环境当中去,有它的自然地理社会风俗依据。”近日,海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韩少功在最近的一次建筑艺术沙龙上发言时说。 近日在海南东坡书画院举办了一场建筑文化艺术沙龙,聚集了文化艺术名人、规划专家、旅游专家,韩少功、孔见、蒋子丹、单正平、清秋子、刘贵宾、刘运良、王琳、陈运山、陈洛东、刘业日、傅君利、蔡俏等,在海风吹送的盈滨半岛,畅所欲言,对规划建设、城市文化品牌,乃至具体的建筑设计等,都提出了富有创意的独到见解。 建筑生命力:原创性与合理性 “不管是仿古还是仿洋的,一定是有创造的、有理由的,才能使我们的建筑的生命力更强旺、更持久。” 著名作家韩少功说,真正的文化是创造性的,原创性的。现在的潮流就是仿古、仿洋。仿是很容易的,你能仿,我也能仿。上海做西班牙小镇,海口也能做,这种审美的价值会大大地递减。所以仿古也有危机,一旦做到千人一面后,会让这种价值变低。既然是仿,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韩少功充满忧虑地说,现在的规划建设是全国“山寨”,不是仿古就是仿洋,但真正的文化是一种创造性的,它不是一种“山寨”,而是原创性的,原创性的东西总是有它的合理性。韩少功指出,这样的合理性,第一体现在自然环境,比如说哥德式建筑、尖顶建筑,北欧下雪多,房顶承载不了,人们必须把房顶建得尖尖的,减少雪的积累造成的压力。我在海南看到有些地方建了不少尖顶建筑,热带地区没有下雪的时候,盖了那么多尖顶,它的合理性一点都没有。第二是还要有社会生活的依据,比如四合院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这种建筑在过去家里就有合理性,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四合院的方式就不合适了,再盖四合院大家都不愿搬进去。自然环境的这种依据,或者是社会生活这种依据,具有它的合理性。 韩少功举例说,说到合理性,不得不说到海南骑楼,这是和海南的地理、气候紧密相连的,骑楼走廊有廊街,南方多雨,又可以躲雨,又可以晒太阳,这种廊街就非常有道理的,这种文化是有生命力的。韩少功说,我们大量的建筑就是在做山寨,盲目山寨,这种情况下便失去了文化的价值,也失去了文化的功能。文化是要有创造性的,而创造性的依据一定是自然生活提供支持,不管是仿古还是仿洋的,一定是有创造的、有理由的,才能使我们的建筑的生命力更强旺、更持久。 学者孔见说,现在海口建筑缺少一些原创艺术,我们经常会尽力、冲动地去拷贝一些文化,比如西班牙风格、希腊建筑等等,我觉得盖这些房子,更多的是给中国人住,要更多融入中国文化,让自己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住。作家蒋子丹则说,建筑要和它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我去过冰岛,处于北极的冰岛有三个月是不亮的,它的房子很有卡通的味道,五颜六色的,颜色很亮。如果盖成灰的,那会很压抑,这都是依据它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单正平教授则认为,目前建筑的最大问题是跟当地普通人民的生活割裂开来,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一是技术的暴力:现在的手段材料工艺可以肆无忌惮,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再一个就是资本的暴力,第三个是权利的暴力。 韩少功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有些东西要考虑到,怎样能够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生活,因应这种变化而找到合理的建筑形式,把建筑变成建筑的诗歌、音乐、舞蹈,将来的建筑才会满足更多的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