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徘徊在保护边缘的古民居

2013-8-30 12:4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2| 评论: 0

简介:古民居,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以农耕文化占主导的我省,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的古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被开发、被游览,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 ...
古民居,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以农耕文化占主导的我省,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的古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被开发、被游览,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或者“流落”他乡……

迷失在“钱途”的古民居保护

江西有多少古建筑没有得到保护而倒掉,连历史的浮尘都来不及拍散?这已无从考究。但是古建筑被收购外卖倒是有迹可寻。在盛世收藏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个ID名为“出售古建筑”的发帖正“出售江西徽式古建筑十余栋”,帖子内容表明,要出售的是十来栋古建筑民居,位于古镇景德镇附近,建于250年~120年前,面积从600平方米~200平方米,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美,保存完好,可以整体搬迁,价钱从50万元~15万元不等,并表明:“为私人所有,没有政策法规问题,完全合法,用做私人收藏或景观设计都不错”。帖子后面,还留有发帖者联系电话及介绍这些古宅情况的博客地址。从该博客上记者看到,待售的古建筑以栋为单位都有标号,共标到第18号,大部分为明清时期老房子,其中不乏保存完整、雕刻精美的古宅和古戏台。有多少未被文保的老房子在此类的古宅“倒爷”手中流落他乡?我们从中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2001年,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对古村落开始普查,至2009年12月,全省现有6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但仍有12个村尚未编制保护规划。近些年来,我省分别投入保护规划编制经费200多万元和设立了省级基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对分布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给予了大力倾斜。但对大部分急需资金修缮和保护的建筑来讲,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对更多散落在偏僻地区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来讲,它们虽被当地百姓和政府寄予了厚望,希望凭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发展当地旅游带来福音,有限的条件却让更多的古建筑湮灭在岁月的风雨之中,只能让人望着残垣断壁长叹。

“落难”的古民居

2010年春节,在外工作多年的德兴小伙小张回到了家乡海口镇,当他带着女朋友准备转转镇里的一些古民居时,却发现一些记忆里的古民居已不复见,留在原地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或者新的建筑……这些撑过了百年风雨的古建筑到哪去了?小张一打听:有的没有被保护好,倒了;有的甚至被村民贱卖到江浙一带。而小张不知道,其实这些建筑的命运,早被乡邻们所关注,他们认为,德兴海口镇目前尚存的明清古民宅建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之浓、古韵之香”,堪称是徽派古宅中的明珠典范,是德兴古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德兴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海口镇的历史遗存,就是保护海口潜在的开发潜力。为此,他们于2007年、2008年先后在德兴人论坛发帖“谁来救救海口古建筑”,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今年更是在省内各大论坛发帖呼吁。

其实德兴海口镇古建筑的遭遇并不是孤本。与德兴海口镇古建筑有着同类遭遇的,还有靖安的“太史第”。它位于靖安县城西清湖巷系马桩后,是一座五重直进、两层砖木结构、成不完全对称设计的古宅。从2005年起,当地的有识之士就不断地在网上发帖呼吁保护。

除了这些民间多方呼吁期待保护的古建筑,2007年,婺源长溪村一些老建筑的被拆卖也引起各方震动。媒体甚至喊出“救救落入‘外卖’风中的传统民居”的呼声。而历史总是不断重演,这边厢的惋惜呼喊还没有消失,那边厢又听到更多的古建筑轰然倒地的声音:据2009年媒体报道,乐平涌山镇王家街就有10幢古建筑被整体迁至浙江、上海等地“落户”,有的局部建筑还流向海外。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