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之“家”离我们有多远
家里的生活垃圾集中送到地下室的垃圾自动处理机中,经燃烧和发酵变成生物质后,再为空调和厨房提供能源;洗衣服和洗澡后产生的“灰水”,通过家庭中央水处理系统变为能洗手、浇花、冲马桶的“中水”;在地板上走走,就可以踩出灯光能源;墙壁装上感应材料,手指即能作画,这种画能够轻易地抹去,无需蜡笔或者再次粉刷…… 在世博会上,各个展馆内低碳甚至零碳的概念和项目,看上去虽然来自完美的“理想王国”,可实际上却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些节能技术和设施已经在尝试推广中。多位参加过世博节能场馆评估的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节能其实只要细节上的改变 给建筑的外墙增加30厘米的保温层,将铁或铝合金的门窗更换成塑窗框,再把单层玻璃替换成为三层玻璃,经过这样一番改造,我们居住的房子就能有效隔热。世博会的远大馆里,正在展示、推广这样的节能的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节能的年轻副教授翟晓强说:“这些外墙隔热保温层已经在上海的新建小区内使用了,只是隔热的效率还有所欠缺。”这层隔热保温层其实是聚苯板,它的厚度直接决定节能的效果。在远大馆里,屋外是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屋内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30厘米厚的隔热保温层阻挡了屋内外冷热空气的热交换,实现了节能96%的目标。 同样的原理,塑窗框的应用也能起到相同的隔热效果,节能9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使用的铝窗框,节能率为零。节能窗框的运用在世博园内非常普遍,德国汉堡之家、法国的罗-阿大区的案例馆里,都在显著位置上展示了节能窗框。 通过建材的创新实现的家庭节能,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一种流行时尚。 那么,有没有离我们更近的节能方法呢?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说:“对于中国目前的建筑而言,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在外墙上种植绿色装饰植物,通过外墙绿色植物的覆盖,达到有效降低夏季室内温度2℃~3℃的目标,降低空调的能耗。 这种方法已经在欧洲国家广泛采用,且对上海更加适合。王如竹说,上海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阴天,这种气候条件解决人工灌溉的难题,增加了建筑外墙覆盖绿化的可行性。不过,他说:“现在最关键的是植物专家们帮助我们选择一种能够适合四季变化的绿色植物。”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