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回归“建筑”本体
地震中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为应对未来地震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加强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我们反思。 日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专家郑实对外表示,地震考验着建筑物的质量,同样烈度级别的地震因为建筑物质量过关,伤亡人数就会大大减少。“汶川地震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展开救援的同时也应该兼顾和重视震后建筑物的评估与鉴定,对因建筑质量问题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进行责任的认定和追究。 震后建筑物的评估与追责须重视 笔者:“5?12”后,您所在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去汶川做了考察,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郑实: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救援,对哪些房屋还能用哪些不能用做一下鉴定,第二是临时的重建,建一些临时性的简易房,包括其中的选址、搭建等,还有就是后来的正式永久性的重建,比如说当时重建的北川中学,目前已经接近完成。 另外就是震后建筑鉴定工作,根据现场不同的震区,不同的建筑,房屋的现状等进行拍照分析总结后,对抗震的技术编制是有利的,我们对当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建筑规范合不合适,建筑质量本身有没有问题等做一个判断,而不单是对现场的一个救援。 笔者:现场考察和鉴定后您肯定有不少的感触吧。 郑实:是啊。通过考察,可以说,我国现有的抗震规范是可行的,不能把原因都归咎于抗震规范上;地震前,汶川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震后的抗震设防标准已经提高到8度,与北京相同。 规范要求在设防烈度范围内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是汶川地震烈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设防烈度范围,这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建筑物倒塌也是正常现象,即便如此,也不排除由于建筑质量不合格,施工方偷工减料,造成地震中重大损失的事实。 评估与鉴定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应急,其次是对问题总结经验,第三就是查原因,查明到底是天灾还是有人为因素。 地震中建筑出现问题一般来讲分为设计责任和施工责任。鉴定设计责任要看当时的设计图纸。由于四川地震灾区还是比较落后的,有些建筑根本找不到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竣工图有没有都无从考证,责任方就无法确定。 地震中的人员伤亡主要是建筑物的垮塌造成的,同样烈度级别的地震因为建筑物质量过关,伤亡人数就会大大减少。这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展开救援的同时也应该兼顾和重视震后建筑物的评估与鉴定,对因建筑质量问题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进行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人为方面做到能查多少查多少,查到的就重罚重判,严格追责能够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另外,也有很多偷工减料不一定是跟腐败联系在一起的,是实在没钱。由于经济水平发展水平差异太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标准不够就降标准,建筑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为完成指定时间内的硬指标,不得不偷工减料,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突出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