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火灾分析及现代消防技术的应用
本文通过大量火灾案例,详细分析了古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将现代消防技术应用于古建筑的措施和方法,并展望了古建筑防火研究的方向。 古建筑,即古代建筑的简称,主要是指存在于地面上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园囿、坛庙、寺观、庵堂、拂塔、楼台、亭阁、城池以及桥梁、堤坝等。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定义,古建筑属于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 2003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悬空寺因僧人离开禅房时没有熄灭照明蜡烛引起火灾,1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被基本烧毁;12月11日夜,沈阳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丛林—太清宫又突发大火,将太清宫正门楼烧得面目全非;2004年1月19日19时,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最有价值的236平方米的3间正殿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一方面古建筑火灾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火灾隐患。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改善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是当前和今后每个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仅就我国古建筑的火灾原因及其对策作一探讨。 通过对1950-2000年我国古建筑发生的76起火灾进行分析,古建筑火灾有如下特点: 1.从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看 “人为火灾”占的比重较大,高达67.12%,(其中用火不慎引起火灾23次,占火灾总数的30.26%,电气引起火灾11次,占火灾总数的14.47%,吸烟引起火灾9次,占火灾总数的11.84%,小孩玩火引起火灾为8次,占火灾总数的10.53%。其余依次为放火,违章作业。自然灾害比重相对较小,雷击引起的火灾8次,占火灾总数的10.53%。 2.从火灾发生的场所看 室内火灾占大多数,如寺观、庙宇和宫殿等,占了火灾总数的64.47%。室外火灾相对较少,占火灾总数的14.47%,这类火灾中,雷击引起的火灾较为突出,共有3起,占整个雷击火灾总数的37.5%。 3.从古建筑所处的地域看 火灾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占了火灾总数的76.31%,如北京、山东、浙江就占了火灾总数的50%。而西部地区占总数的17.11%。 火灾原因 1.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多以木结构为主。在艺术特点上大多有高翅的飞檐和高深的屋顶,其支承结构与内外装饰采用了大量木材(平均约为2—3M3/M2),木构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木材绝大部分集中于屋顶,且空间大,通风条件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容易形成重大火灾。 古建筑群之间间距小,相互毗连、交织,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如北京故宫,在所辖的7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内,建造了90多个宫院,其中北区内廷,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高达50%。经过历次火灾,现仅存房屋8700余间。 2.火源电源管理不善 76起火灾案例中,由于生活用火和香烛用火不慎、电气、吸烟和玩火等引起的火灾为51起,占火灾总数的67.12%,从中不难看出古建筑的用火用电管理相当混乱。 2.1消防管理薄弱:由于古建筑寺庙多为出家人的特点,人员相对变动较为频繁,致使有些古建筑寺庙没有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现有的消防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消防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2近年来,许多地区为搞活经济,利用古建筑优势,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和宗教活动增多,每次活动都要安装临时用电,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客观上给古建筑带来了许多新的火灾危险。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有些寺庙、道观香火旺盛,道士,僧人违反安全规定使用明火取暖、做饭,在可燃物件上烧香、燃箔等,极易酿灾。如今年2月5日傍晚,南宋钱币博物馆就因焚烧垃圾差点引起火灾,好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才幸免于难; 2.3在用电方面,大多数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有的直接把线路敷设在梁、栏等可燃材料上,甚至乱拉乱接,有的使用大功率照明灯,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等现象比较严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火灾; 2.4古建筑作为他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随意在古建筑内或其周围建造宾馆,饭店,娱乐场所,既破坏了人文景观,又增添了火灾隐患。 3.缺少消防设施,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不畅 古建筑大多处在交通不便、远离城区的地方,一方面,古建筑与周围建筑毗连,以及古建筑内部结构犬牙交错,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间距的要求;另一方面,没有适合消防车通行的道路,铺设水带也很困难,有的古建筑内为了节省资金,消防器材配备达不到规范要求,缺乏消防设施, 没有消防给水管网,也无消防水池,自防自救能力差, 这给消防队及时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一些古建筑起火后得不到有效扑救,最后发展成熊熊大火,使古建筑付之一炬。如始建于1629年的沈阳东陵(清福陵)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古老建筑群,由于东陵位于山坡上,在一次火灾中,消防车很难爬上行人走的108个台阶,只好绕山而上,延误了灭火战机,致使东陵大部分被毁。 4.无避雷设施 从历史记载上看,古建筑受害最多而对古建筑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雷击火灾。这是与古建筑的高度、环境、结构造型分不开的。由于古建筑本身空间大,又大多建于地势高处,有的建在山上,且周围有高大的树木,极易遭受雷击,但从目前看,大多数古建筑没有按规定安装避雷设施,个别的虽然安装了避雷针或避雷带,也未按规定检测,起不到避雷效果。如浚县浮丘山的碧霞宫,坐落在浮丘山巅,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始建于1542年,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日游客高峰达万人之多。 对这么重要的古建筑,公安消防部门曾多次要求安装避雷设施,然而至今仍未落实。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