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立方”的自然法则
再过两天,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就要在中国上海举办了,6个月的展期内将有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日均游客量达30万人以上,创世博会历史之最。 如果您有幸前往上海浦西参观的时候,一定会发现一个方方正正的企业场馆,它虽没有周围其他企业场馆那么富丽堂皇,但独特的设计方案一定会让你亲身感受到设计师们的良苦用心。它就是国家电网馆,曾设计过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建国际设计(CCDI)团队“昵称”它为“电立方”。 “电立方”的设计团队,设计师们用专业的视角向笔者讲述了该建筑是如何顺应自然法则而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的。
国家电网馆(图片来源:世博会) “借光现身”:做到极致的外立面照明 谈到“电立方”的外立面造型设计时,CCDI机电副总工程师、国家电网企业馆机电总负责人毛红卫骄傲地说,“我们可以说是上海浦西8个企业场馆中设计最为特别的一个了”。 毛红卫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原来,在做外立面造型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已经意识到,在世博会这一争相斗艳的舞台上,各个企业所建设的场馆一定是一个比一个亮。LED灯和屏幕的大量使用是再自然不过了。于是,设计师们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做法,“借光现身”。 在“电立方”的外表面上,设计师们用可以发生反射的铝箔来拼接一块块金属板,每一块金属板的表面又布满了可以活动的风铃片。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通过反射周围的光线而显现自己。白天,自然风拂过风铃片,不同的风向,风力大小,会造成不同的波澜效果,魔盒的外立面光影流动,随风闪烁,仿佛水波潋滟。夜晚看上去,一个个发光的线条,阡陌纵横地勾勒出“电立方”的外部轮廓,很美却很内敛。 “设计理念出来了,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红卫谈到。设计师们担心铝箔的反射率过高,会影响到建筑物周边司机师傅的驾驶。于是就用2米×2米的模型在现场做实验,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铝箔的背后放上小窟窿,这样一来就会发生漫反射;然后再实测行车的安全性能,最后才找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然,在外立面的内部,我们还是镶嵌了一些LED灯,当周围没有灯光可以借到的时候,自己也要发一些光。”毛红卫介绍到,“目前,人们对‘电立方’外立面设计的反响都很好,虽没有大富大贵的感觉,但达到了照明的要求,又降低了能耗。”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