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到上海看看上海设计
创意欣赏 这是一个荣誉―――上月中旬,上海成功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这是对上海创意产业成果的肯定; 这是一个使命―――国际上“设计之都”无不具备设计产业化特征,设计成为城市名片;这是一个舞台―――在即将开幕的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文化、艺术精粹展示的大舞台,上海由此有了“世界沪联网”之戏称; 这是一个契机―――作为设计之都,上海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世博会期间向世人展示上海设计的魅力?如何将设计新人推向舞台?如何将上海设计从概念变成设计作品,从设计作品再变成创意商品? 十大展会轮番亮相 上海设计,强势何在?建筑设计当仁不让。 外滩,曾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建筑鳞次栉比;如今上海又成为新万国建筑博览会,高技派、光亮派、后现代主义等等,各种现代流派和风格的建筑在浦江两岸试比高。东方明珠电视塔表现了宇宙空间、飞船火箭和原子结构等高新技术的高技派建筑风格;金茂大厦如椽巨笔直冲云霄,白天,它与蓝天白云交相映射,阳光可无遮无拦地射进室内;入夜,楼内华灯通明,宛如一座“水晶宫”。这便是光亮派建筑的特色。与希尔顿毗邻的贵都大酒店,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追求人情味的特点。它一反建筑物的偏冷色调,采用粉红色外墙,湛蓝色玻璃,古典圆顶造型,使大厦仿佛童话里的宫殿,引起路人联翩遐想……上海建筑设计在短短几年间已经赶上了国际潮流。 但上海设计亮点不仅限于建筑设计。从5月起到9月底,与上海世博会同步,上海将举办10场设计联展,向参加世博会的中外观众展现上海在时尚生活、平面广告、服饰、软件和动漫游戏、建筑、工艺美术、珠宝首饰、家具家居、包装、工业产品等方面的设计风采。平均每个月将举办两场设计展,展览面积约千余平方米。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介绍,十大设计联展展出的全部是上海原创设计精品,是上海5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集群式的整合和展现。借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契机,上海将借此强劲东风,用设计和创意塑造一个“世界沪联网创意梦工厂”,打造充满魅力的“设计之都”,以此确立和培育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色,达到用创意和谐的思想营造魅力城市的理想境界。 上海设计任重道远 举办十大设计联展,绝非是图好看热闹,上海意在长远。 为什么施华洛士奇的水晶饰品能卖出我们钻石的价钱? 为什么卡地亚一条K金颈链单价是我们千足纯金链的上百倍? 这是“制造”与“创造”的区别。这也是当今创意产业火爆全球的原因。常常听见中国企业主感叹自己的产品卖不出价钱,不是材料不好,也不是设备不行,往往就是“缺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其实就是创意设计,是对文化元素与感性体验融会贯通后,将其用技艺表达出来的灵感与能力,从而使原本平淡无奇的产品或作品被“点石成金”,身价百倍。 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申请设计之都,就是致力于用创意设计为制造业“画龙点睛”,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 要达到这个目标,上海任重道远。设计产业的发展最终是以“设计的产业化”论成败。纵观国际上知名的几大设计之都,如伦敦、柏林、米兰、东京、首尔等,无不具备鲜明的设计产业化特征。米兰时装周、米兰家具展、都灵汽车设计等,都已成为国际设计趋势的发布地。设计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而上海,目前只有建筑设计能够在全国叫得响,其他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在产品设计方面,企业规模、产业链完整度、从业人数不及深圳;动漫游戏设计方面,杭州、常州、长沙和合肥同样颇具规模;而一度引以为自豪的服装设计,近年来也逐渐被外省市迎头赶上。专家认为,上海不缺乏宏观的整体竞争优势,缺乏的是设计与产业的结合。没有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也形不成特色。设计产业化是“设计之都”的立足之本和大势所趋。 |
会员评论